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渠道,想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就必须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文章探索以江苏省内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的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条件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个人特质、创业教育、社会资本、政策扶持等四个方面对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坚韧不拔的创业品质;二是要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提升创业能力;三是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积累丰富的社会资本;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农村新型中介组织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新型中介组织具有自发性、民间性和现代性的特点,它可以分为政治表达型、市场服务型、要素服务性和社区服务型等几种类型。发展农村新型中介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政府应该在农村新型中介组织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菊  史传林 《理论探讨》2002,28(3):12-14
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意识的不断强化 ,但每个民族仍然需要民族意识和民族凝聚力 ,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有必要把握如下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 :( 1)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开放性 ;( 2 )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与民族共同理想的认同 ;( 3)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培育 ;( 4 )以经济的竞争力提升文明的说服力和民族的影响力 ;( 5 )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人口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积极效应同时,也加剧了城市人口的复杂性,准市民队伍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市民素质的多层次性。城市化过程中的市民素质建设问题,必须通过行为规控即社会控制来解决。在社会控制的各种形式中,以强制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控制——法律控制对市民素质的特殊作用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体验的政府绩效评价就是作为服务对象的体验者通过政府网上服务系统向政府发送真实的服务请求,体验者根据政府回应状况去感知和评价政府的网上服务绩效,采用网络体验的方法对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政府网上服务绩效进行体验和评价。研究表明,广东地方政府网上服务绩效呈现非均衡状态,总体服务绩效不高,离服务型政府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服务绩效没有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是商品?这一问题过去曾发生过激烈争论,而今不可回避地再次提出来。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必要把握如下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1、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开放性;2、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与民族共同理想的认同;3、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培育;4、扩大执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以增加其社会影响力;5、以经济的竞争力提升文明的说服力和民族的影响力;6、充分发挥互联网对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创新是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管理主体运用新的理念和方法,对社会运行进行组织、规范、调控,以促进和保持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活动。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部署以来,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对社会管理创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  相似文献   
9.
史传林 《学习论坛》2008,(12):68-71
政府是农村社会救助的主导力量,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在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的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农村社会救助的重要社会主体,非政府组织具有独特的优势,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多种参与救助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进步诱发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对于科学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与分离 ,需要辩证地分析 ,而把社会道德败坏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科技进步的观点是不客观的。只有努力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进一步强调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严格把持科技运用的伦理尺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进步可能付出的道德代价和伦理牺牲 ,制约不良科技行为 ,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