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討論的虽然大部分是以不屬南洋范圍的印度为例,但它的研究方法及一些意見对于研究南洋各國的政治經济情况是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南洋各國和印度共有东方國家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緬甸于1948年獲得了政治独立后,和印度一样,走上了消滅殖民主义的苦难遺跡的道路,走上了建設新國家的道路。但是緬甸是在比印度更困难的条件下着手創建民族經济的。本來就已落后的緬甸的農業和工業,在日本佔領年代就已陷于完全的衰落狀态。为了恢復这些部門,1948年通过了实际上沒有实施的國家的二年經济發展計划。1952年8月緬甸成立了專門會議,这次会議討論了建設「新緬甸」問題,並以「皮多塔」会議的名称載入史册。这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各国的中国居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言东南亚各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之一,是各该国中的中国居民问题.中国人的移民,已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目前,该地区集中着全部海外华侨的95%.中国居民的移入,对东南亚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刺激了国内市场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东南亚的天然富源赖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概要地叙述了外国经济"援助"和印度尼西亚经济建设的关系.其中着重地从经济"援助"的用途分配对比了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经济"援助"的性质;叙述了苏联和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经济"援助"项目执行缓慢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文章也提到我国给予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5.
给A.贝贝尔信1884.1.18……如果你想有一个国家社会主义的例子,就看爪哇吧.在古老的共产主义村社基础上,荷兰政府在那里以那样的一种"社会主义的"形式组织全部的生产,并且那么巧妙地把全部产品的销售掌握在它自己手中.这就使荷兰政府除了大约一亿  相似文献   
6.
东南亞各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曾經引起並且現在仍然引起帝國主义列强对这些國家的注意。战后美帝國主义者企圖建立全面的統治,这就使东南亞國家遭到更大的奴役。美國想要「…把全世界变为美國帝國主义者的殖民地,把自主的民族陷于奴隸的地位」。(註一)但是它日益遇到增多的困难,因为这些國家的人民坚决地反对帝國主义的擴張。东南亞增長着的民族解放运動打乱了帝國主义者的侵略計划。 國外出版了一些研述东南亞各个國家的書籍。在东南亞拥有殖民地的帝國主义列强的許多地理学家,經济学家,人种学家和殖民地官  相似文献   
7.
1954—1956年间缅甸与中国大陸,苏联和东欧缔结清算协定("易货")的动听理由是它需要出售更多的大米.为了避免滞销大米的耗损,维持进口以及防止外汇储备的下降,把存货卖掉是必要的.「我们有大米好卖,我们应当把它卖掉,如果我们要生存的话.」当时的贸易发展部部长吴拉实在这句话  相似文献   
8.
一、有朋焉来眨趣济的一些毓舒查料 表一、1948年焉来亚联邦主要出口品的价恒 (翠位:百万焉来元) 橡腰(包括橡浆)680 锡和锡砂221 椰油和祠日二36 棕稠油32 梭椰9 葛粉.7 猪6 波幕罐2 表二、焉来亚米的生彦、浮浩口和消费 1939年1940年1941年1叭6年浮造口(千顺)6 5 9 6 3 5 5 3 9 1 36生魔(千顺)341 335 324 225消费(千顺)1 0 0 0 3 7 0 8 6 3 3 61生彦对消费的%3 4 3 5 3 5 62 表三、1940年和1947年焉来亚联邦全部矍作物拚种面精比较 1 9 40年 英献橡腰3,4 12,0 84棕稠78一2 56椰子‘6 00,8 82谷子7 85,4 50 共咚,a 76一6 72粮盒作物 葛粉4…  相似文献   
9.
第四章外省的中国人在着手讨论外省各地中国人的目前经济地位时,首先也必须说明,这里完全无意对每一个有中国人在活动的经济生活部门作详尽的考察.预定的目的仅在于概述当地重要中国人集团赖以谋生的方式.一股地说,这些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和政治情况将不再于涉及.因为那些情况已在第二章中全面讨论荷属东印度问题时,分别阐述过了.  相似文献   
10.
美國的有关菲律宾的反动书藉,把美國在这个群島上的政策描寫为放棄了殖民主义,企图縮小美國大托拉斯和公司在菲律宾經济中的作用。事实表明,美帝在菲律宾的活动基本上和其他帝国主义國家在殖民地和附屬国的政策没有差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