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战后国民政府侨汇经营体系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积极重建官方侨汇经营机构,以便争取外汇,重建经济,为内战作准备。1945年底至1946年初,广东各官营行局相继在海内恢复营业,其最初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因战事带来的侨汇积压问题。虽然各官营行局积极改善营业,但是由于它们在海内外地域分布的不合理,且严重忽视华侨小额家用汇款,致使国民党政府未能达到控制全部侨汇以增加外汇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1946—1949年间东南亚及美洲侨汇逃避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汇逃避”是1946~1949年间中国民间侨汇经营业的一个普遍现象。侨汇逃避是指来自东南亚和美洲的侨汇作为中国的外汇收入在进入中国内地的流通过程中 ,并不经过中国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广东省银行等官方侨汇经营机构 ,而是通过其他渠道进行 ,以致侨汇收入并不成为政府的外汇收入而流失。要探讨1946年至1949年侨汇逃避的原因 ,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 ,国民党政府的财政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为发动内战 ,国民党政权保持强大的军费支出 ,1946年军费支出占60% ,1947年为55 …  相似文献   
3.
从侨批看跨国华人的教育与社会传承(1911—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潮州家族的侨批,探讨教育对于跨国华人认同和社会传承的作用。在本文的个案中,陈遗恩父子很重视后代的教育,支持女子教育。他们的教育理念与实践主要来自跨国家庭的生活需要以及其在南洋谋生的经验教训。孩童时代在侨乡的生活经验与文化教育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华人的家乡认同,而南洋的生活经验与文化教育则奠定了他们以后的生活道路。双重的教育、双重的认同和不断转换的角色,构成了跨国华人的本质特征,而教育则成为跨国华人社会承传中重要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1947年下半年起,国民政府对侨汇利益的垄断和对地方侨汇机构利益的不兑现造成的地方侨汇经营亏损问题,使地方侨汇机构在执行中央政府的侨汇政策时大打折扣。虽然在1949年初国民政府一再出台相关措施加以挽救,然而最终因政局动荡、经济混乱而无法落实,使侨汇逃避问题最终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5.
1946-49年国民政府对侨批局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6-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企图大力吸收侨汇,加强对侨汇的控制,以巩固国民党政权,进行内战。在这一阶段,国民政府一方面改善自身的侨汇经营,一方面极力打击侨汇黑市以解决侨汇流失问题,对于侨批局采取既限制,又利用的政策。但是由于官营行局的先天不足,始终无法替代民间侨批局,加上为从事内战而开支巨额军费,导致全国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侨汇大量进入黑市而无法控制,最终导致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