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特片段式的文字记录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俗套"般的长篇大论的一种反拨。因为谁都知道,任何对于中国的宏观统摄都将是盲目而危险的。而恰恰是在片段般的记录中,我们读到的才不止是片段的中国,更是一个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南书房     
顾文豪 《南风窗》2011,(2):100-100
《人人身上都是一个时代》陈柔缙文梁旅珠图三联书店2011年1月版本书还原日据时期的台湾世相人情,从政治、文化、经济,一直到饮食、建筑等细枝末节。台湾人对日本人是又恨又爱,其生活残痕也一直绵延在现今的生活中。多数人的生活,并非波澜壮阔,他们需要应付日常生活的每一天。记忆深处,有的尽是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件衣服在风中飘曳的绰绰姿态,火车上日式便当的清甜爽口,味精从日本传到台湾后受追捧导致山寨产品辈出,这般微小的细节,都让人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3.
书之用     
顾文豪 《新民周刊》2012,(20):84-84
因此也就可以二度理解为何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了,因为必须与其他书籍产生联系的每一本书在其被运用的过程中,将不自觉产生某种"离心力",将读者带离本觉得安稳妥当的知识地界,而"少"的喟叹或许是生于对于失去地心引力的一种轻微而美妙的晕眩之感吧。  相似文献   
4.
不死的俄国     
顾文豪 《南风窗》2010,(19):111-111
<正>1945年9月8日,带着冬天的衣服,瑞士小雪茄和帕斯捷尔纳克在牛津的姊妹们托他带去的鞋子,以赛亚·伯林终于回到了莫斯科。他一直巴望着回来,可临到启程,却又满怀焦虑——苏联人会把他逮捕并扣留吗?伯林反复做着被捕的噩梦,恍惚中他告诉自己,要是果真这样,那就开枪打死自己。从种族上说,伯林不是地道的俄罗斯人,而是犹太人,在俄国社会这一区别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5.
顾文豪 《工友》2012,(7):50-51
前人推重"读书须先认字"。在古人眼里,认字非仅是知晓字词读音,明晰字义词义,更要紧的是牵连背后的文化故事,以期对每个字词的衍变迁移有着切实精当的通盘了解。由此才谈得上疏通文句,连贯文义,见迩知远。平心而论,今日的我们在这点上距古人远矣。究其因,历来的语文教育多止步于对字词作最简单浅表的讲解,囫囵粗糙,  相似文献   
6.
顾文豪 《新民周刊》2012,(47):90-90
恰恰是因为众多言论明星电视学者的降格以取媚,应景以适俗,使得古人的幽邃精神和优雅情致无力开显,连带文化的本来面目也横遭涂抹,遑论在这嚣骚的小时代见识传统文化的铅华凝重了。"对于文化问题,我决定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试着回答",余秋雨老师在新作《何谓文化》的自序中如是说道。所谓"诚恳",所谓"隆重",指的是余老师将从...  相似文献   
7.
木心照看文学的眼界极高,体贴人性的幽微极深,眼光到处即为文学与人性的双重瑰玮。摆在1949之后汉语写作的各路神佛中,洵为"异数",中国的根脉开出世界的繁花,汲取五四的精神养分却从不受制于五四开启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8.
日常风流     
顾文豪 《新民周刊》2012,(25):90-90
此一故事或许更意在提醒我辈,错过些"好亭子名"亦是错过文字风流,错过摇曳多姿的日常风流,真真枉读诗书好些年。  相似文献   
9.
与人交谈艺术是件困难的事,有时甚或是件危险的事。谈艺术?是的,而且单是艺术,坦诚蕴藉地谈论艺术。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艺术,而非艺术事件或让人产生价格眩晕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0.
陈丹青有回谈及上海,说如今的上海街头有几种人看不到了,分别是帝国主义者、洋气的工人、开心的穷人以及老早的流氓。陈丹青所说的“流氓”,在这里不必然是恶人,虽然也常千些不上台面的事,但与西方法治社会不同,在更多依靠人治的中国,他们是习惯依赖强力的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强悍的流氓有时也拥有一定的威信,排难解纷,斡旋争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