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中国问题”政治上表现为中国政治的现代性转型,中国政治的现代性转型主要表现为宪政建构。然而,中国的宪政建构却一波三折,其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宪政体制建构缺乏国家观念世俗化和个人主义这样两个关键性逻辑条件,中国传统的“天下国家”观念和轻视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观念并没有得到现代性的克服。中国政治的宪政建构不仅依赖于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法治秩序上的制度性要素,还依赖于宪政文化建设。形成一种既体现普世价值又切合中国语境的中国宪政文化是中国宪政建构的关键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秉承社会批判传统,期望通过理性重构解除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集权主义控制.新感性和新理性作为新意识的主要因素,规定了理性工具性使用的新方向,也因此改变了政治的方向.艺术化的技术实践可以把目标变为现实,使控制由压迫变为解放,其未来图景就是非压抑性的文明,或是幸福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马尔库塞热衷于用艺术、感性来消除技术的功利性,攻击性及剥削特征,这决定了其晚期思想有着浓郁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3.
顺亲、隐亲和谏亲乃是考察儒家孝道的三个重要价值维度。其中,如何化解顺亲与谏亲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的矛盾,成为当前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重大理论课题。理清蕴含在谏亲中的实践智慧,是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道路。在谏亲过程中规范亲子双方对"辩"这一难题的态度、方式和行动折射出儒家思想丰富的实践智慧内涵。正是基于实践智慧的力量,顺亲和谏亲在儒家孝道的践履中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对于亲子双方的自我实现、通达有德性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德历史学的思想,是具有批判哲学特色的历史哲学,开创了在人类理性范围内理解历史终极目的之先验理性历史哲学的先河."普遍历史的理念"是康德历史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对它的详尽梳理,可以帮助人们透彻洞悉康德历史哲学的独特品格,彰显掩藏其中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文化的精神价值是文化之“魂”。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发展形态,必然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其他社会形态有着最关键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不同,将这些不同的东西提升为价值层面的内容,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傅永军 《理论学刊》2013,(7):68-71,128
美国汉学家狄百瑞把儒家君子等同于犹太先知,认为儒家君子拥有犹太先知的两个基本品性:个人心灵自由和超凡魅力。因此,儒家君子应该像犹太先知一样,承担宣昭真理的职责。借助这种阐释,狄百瑞断言,传统儒家的困境在于:儒家君子批评朝廷的不义,为"天道"代言,但儒家的使命既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也没有宗教超越的依据,从而就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身份困顿和使命幻灭双重打击。狄百瑞的观点并不成立。犹太先知和儒家君子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知识分子。犹太先知处在上帝与君王之间,能够与上帝直接沟通,是天意的知晓者;而儒家君子则是一些精通历史、典籍、礼仪和伦理纲常的知识分子,是圣意的顺从者。儒家君子只能担当"师儒"角色,成为"帝师"是他们的最高理想,而犹太先知更类似今日的公共知识分子,对政治统治和不公正的社会秩序持批判态度,代表着永恒的"大道"和天地良心。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在冷战时代,经济的发展最终是为政治和军事的对立服务的话,那么,在冷战后期,特别是 20世纪 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政治的发展,最终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表现出来。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速度和它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奠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的重要法码。因此,在跨入 21世纪之际,对 20世纪社会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对不同政治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践,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研究,对于社会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