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恩来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楷模.他总理国务26年,要求"人人都要关心提高我们国家的生产力",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繁荣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不断创造国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此同时,他确定"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我们的经常性和根本性的任务",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在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为了维系国民经济的运转,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他忍辱负重,苦撑危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小平说:周恩来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2.
刘武生 《湘潮》2004,(1):10-16
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最明显最突出的表现是“粮荒”。总理国务的周恩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周恩来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抓粮食工作纪实》,充分体现了总理对人民极其负责的崇高精神,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邓小平同志为《党的文献》杂志题写刊名暨本刊创办20周年,2008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档案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郝建秀以及冷溶、滕文生、逄先知、李君如、年福纯、孙晓青、杨冬权、杨胜群、陈俊宏、周树春、张启华、朱佳木、李捷、董宏、陈晋、石仲泉等首都理论界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90余人出席座谈会。现将一些同志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编如下(冷溶、杨冬权、陈晋同志的讲话和发言另发)。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确实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本文仅从社会形态的内涵问题,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问题,人类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问题以及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关于社会形态内涵和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指占主导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总和,而不是把占王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和过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与南昌起义刘武生今年是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周恩来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在这里,我们对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的业绩作些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以志缅怀和纪念。呼吁迅速出师讨伐蒋介石1927年,正当国共合作进行...  相似文献   
6.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通过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通过对我国社会现状的周密考察,从指导思想上端正了多年来对这个问题“左”的错误认识,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理论概括,采取了正确  相似文献   
7.
刘武生 《湘潮》2012,(1):13-16
在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沧桑巨变,是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历史巨人艰苦卓绝奋斗息息相关的。他们的求索与奉献,他们的坎坷与成功,都伴随着我们的党史、军史和国史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刘武生 《湘潮》2006,(9):12-16
周恩来1951年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1956年所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和1962年所作的《论知识分子问题》,是三篇重要历史文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正确理论和政策的代表作。为使知识分子适应新社会的需要,周恩来现身说法谈《关于知识  相似文献   
9.
坚持有进有退、进退有据的停战谈判方针,迫使美方同意将撤军问题列入“向双方有关各国政府建议事项”的谈判议程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周恩来多次指示,在我方提出的谈判议程中,务必包括“从朝鲜撤出一切外国军队”这一项。1951年7月13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斯大林的电报中指出:“我们根据形势认为,‘三八线’及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均应坚持。”7月15日,他在为毛泽东起草的致李克农并告金日成、彭德怀的电报中提出:“必须在对方同意将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问题列入议程的基础上,我方才能对其他议程再加斟酌。”  相似文献   
10.
王希天,原名王熙敬,生于1896年。1914年,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宏愿,东渡日本留学。1918年5月,他发动中国留日学生开展反帝爱国的“拒约运动”;1919年5月,组织领导中国留日学生声援五四运动;同年9月,弃学从事侨日华工救济事业;1922年9月,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