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正中印两国决策层都强调,中印关系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这一共识本身就反映出双方愿意以积极的姿态加强理解与沟通,有效管控分歧,增进共同利益。印度人民党赢得大选以及莫迪成为印度新一届政府总理后,国际社会对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走向充满好奇与期待,尤其是莫迪政府的对华政策如何演绎,各路分析家可谓莫衷一是。有分析者认为,由于边界问题悬而未决导致中印战略互信水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美国提出构筑以阿富汗为枢纽,将南亚、中亚与西亚连接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的"新丝绸之路"计划。这表明,美国的阿富汗战略发生转变,从注重北约的作用并奉行军事第一、经济第二,过渡为倚重地区国家并以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这一转变既是迫于美国面临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民众厌战情绪上升的压力,也是阿富汗局势及美全球战略调整、战略重心东移的客观需要。"新丝绸之路"计划目前尚在探讨阶段,其实施将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及地区局势动荡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谋求做大事,而不是钻营做大官。谋求做大事者的亲民行为,本质是高尚的,是群众认同的亲民形象;而钻营做大官的亲民行为,本质是低贱的,是群众鄙弃的做秀。  相似文献   
5.
吴兆礼 《南亚研究季刊》2022,(4):20-38+155-156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后,印度对华安全困境加剧并显著泛化,开始扩展到中印双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印度对华安全困境泛化受多种因素驱动,其中既有边界争端这一历史性遗留问题的现实影响,有两国综合国力差距拉大后印度对华认知变化的推动,也有南亚地区地缘政治与百年变局下大国博弈加剧的作用。以实力对实力是印度应对安全困境的核心路径。为此,印度推进“新印度战略”,强化经济实力与军事能力建设,加大对邻国政策力度,提出“印太海洋倡议”,深化印太框架内与美日澳战略协调,推进“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化和扩大化。可以预判,印度对华安全困境是一种长期现象,这将导致印度对华政策始终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尼泊尔政治转型初步完成,但经济社会转型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尼泊尔在维护对外政策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有可能对中印两大邻国政策做出有利于自身国家利益连续性基础上的渐进式调整。尼泊尔和平进程始于2006年11月尼共(毛)与七党联盟政府签署《全面和平协议》(CPA)。随着内战结束、第一届制宪会议选举以及共和议案通过,尼泊尔和平进程取得  相似文献   
7.
亲民与作秀     
吴兆礼 《前进》2005,(1):55-55
亲民,就是亲近人民,接近群众。亲民从外在观察,更多地表现为形象或行动,因此有人把它和作秀联系在一起。但亲民和作秀是截然不同的。亲民形象以爱民思想为依托,其实质是民本位;作秀以爱自己或爱官位为出发点,其实质是官本位。毫无疑问,行动受思想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亲民,是由于亲民者,或者领导者,他们相信人民群  相似文献   
8.
印度推进"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的诉求在于,通过渐进方式分阶段实现南盟一体化目标、服务于"邻国第一"政策,以重塑地区影响力、平衡国内地区发展与资源配置以及构建以印度为主导的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目前,"孟不印尼"次区域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但受基础设施条件、满足投资需求的能力、相关国家的政局稳定性以及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孟不印尼"合作的地区环境并不理想,其未来成效也有待观察。中国致力于推动与南亚发展战略对接,但信任不足限制了彼此倡议对接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印度的中亚政策从最初的"北向政策"到"扩展的邻国"再到"连接中亚政策",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安全、能源、潜在市场与大国角色是印度中亚外交的重要诉求。通过双边与集体双模式互动,印度"连接中亚政策"在反恐与防务合作、发展伙伴关系以及关键联通节点建设等领域收效显著,但囿于缺乏直接陆路通道,双边经贸合作未达预期。随着"莫迪2.0"时代开启,可以预判莫迪政府将通过提升地区联通、深化反恐与安全合作、借力大国中亚政策以及借重多边机制等举措深入推进"连接中亚政策"。  相似文献   
10.
缅甸政治转型、经济改革与对外战略调整为印度发展与缅甸关系带来新机遇。以两国高层互访为契机,双边在经贸、安全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双边经贸快速增长,边境贸易逐步提升,投资关系有所发展。出于建立互惠型防务合作机制的愿望,两国军事交往日益频繁,军事交流与合作机制化路线日益清晰,海上安全合作成为两国安全合作的新要素。印度为扩大对缅甸影响力,在硬件设施和软性能力建设上加大了对缅援助力度。加强在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沟通与合作,为两国关系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