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近年来,我国‘执行难’、“执行乱”日趋严峻的形势使得民事执行权难以良性运行,为解决这一痼疾,理论界和实务界着手探索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且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姚红主任在2011年民事诉讼法学年会上表示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有望引入该项制度。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引入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构建路径等相关问题略陈己见,以期对我国民事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2008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程序做了一定的调整,并初步确立了案外人异议之诉。赋予案外人以诉的方式维护实体权利的救济途径,平衡了效率化的执行与执行的实体正当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程序重构案外人异议之诉,能为执行实务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3.
孙伟峰 《南风窗》2013,(17):96-96
正如副标题"一个律师的成长手记",《别在异乡哭泣》是带有文学色彩的法律人励志书。在当下刑辩律师执业生态恶化的大背景下,这本书不轻浮。不造作、不卖弄,对法科生乃至有志于刑事辩护的律师同仁,不啻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4.
2008年4月1日正式生效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执行程序做了一定的调整,并初步确立了案外人异议之诉,赋予案外人以诉的方式维护实体权利的救济途径,平衡了效率化的执行与执行的实体正当性要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欲借助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法理基础及其性质的明晰,结合现行相关法律规定,重构案外人异议之诉,从而为执行实务提供更为明确的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5.
孙伟峰 《河北法学》2015,33(2):175-183
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民意与司法的理性互动,有助于民众理解、接受和信任司法权威。法院微博具有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独立的司法效用。但是,当下法院微博运行中存在诸多困境。在深入解读法院微博困境的基础上,应当从三个向度进行规范:在理念层面,以司法和民众双向需求为出发点、事前引导舆论风向和事后疏导舆论压力;在制度框架层面,法院微博的覆盖面应逐步"自上而下"推进、建立法院微博的专人管理和报道事件的选取制度;在运行机制层面,构建微博更新的常态化机制、微博互动的及时性机制和个案追踪机制。最终为重塑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证据失权及其配套制度的规定尚不完善,造成司法适用中的搁浅或困惑。为保证制度效用的最大化,应依照以下层次展开:法官应合理释明;赋予当事人说明机会;法院按实际情况实施制裁。另外,考量逾期举证的危害后果,制裁措施应增设损失赔偿。根据构成要件的内容,依顺序给予逾期举证一方当事人以训诫、罚款、失权制裁,并用损失赔偿措施。  相似文献   
7.
食品科学与工程属于工科专业.对于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师范类院校来说,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主要路线,通过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及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法律上的事实推定是缓和证明困难事实的证明责任的法律技术性设置。通说认为,法律上的事实推定具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赋予负有证明责任的当事人于选择证明主题的自由;另一方面,向对方当事人转换反对事实之证明责任。本文简要论述法律上的事实推定的逻辑结构,并集中阐述了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之效果。特别是,向对方当事人转换反对事实之证明责任的效果,并通过一起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进行详细剖析,指出当下理论界以及实务中对法律上的事实推定存在的一些偏差认识,有助于正确利用法律上的事实推定,更好地认定事实,进而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