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青少年荣辱知行现状的调查,应在相应的理论框架下设计问卷、解读数据。应调整青少年教育的思路,加强未成年人荣辱观教育,注重在大众化的层面上逐步提高其荣辱知行水平,使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2.
<正>在晚年的著述中,费孝通一方面通过展望未来,劝导青年们要有一个21世纪的脑筋;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首次提出人类心态秩序的问题。((1))就人的素质而言,这两者关联互动、相辅相成,更对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深入思考与探究。在这里,脑筋当指心智或思维水平,心态秩序(以下简称心序)则是本文要展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今天的国民教育缺失了什么?社会转型期,人们在关注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问题的同时,正在越来越关注国民素质的问题。具体地说,就是人们既不得不承认又困惑于以下现象:“信仰失落、道德滑坡、伦理失范、行为失检”是如此普遍,不少高等学府刑案频发,一些政府高官纷纷落马,有的人连道德的底线亦已放弃。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使当代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法律的制订与执行往往受到种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有的明显有的却是潜在的、不知不觉的。本文试图揭示这些制约因素及其种种表现,并进而提出应对建议,以期能对青少年维权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即将重启的青年研究学理建设(以青年学为其顶层建设,下同)的热潮到来之前,我们应该进行一些“冷思考”,特别是对受到历史局限而未能深入思考的基础性、本源性问题展开科学地反思,以期使青年学理的建设有一个更为坚实的地基和适应时代的路径.为此,本文从政治关注、目标取向、路径选择、建构愿景等多个视角探讨了青年研究的学理建设何以从以往的失衡性挫折中走向未来的均衡性发展的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的政治素质可以直接地从他们对党、政府和社会主义的认同程度中去把握,也可以间接地从他们的日常政治参与态度以及他们心目中的“政府形象”中去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更贴近现实。“三个代表”思想在实践中的有效贯彻,无疑将影响到当代青年的政治参与态度与对政府的评价,进而决定着他们的政治素质乃至未来中国社会的走向。综合各类调查数据后发现:当代青年的参与态度处于边缘状态,但对杜会问题则处于高度关注状态——这两者的长期不平衡极可能引发认同危机。另外,数据显示青年对政府形象的评价呈正向提升态势,但势头并不强劲;而对反腐问题的解决及对党员整体形象的评价暂无令人更乐观的信息。这也就更凸显了“三个代表”思想有效贯彻的现实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在全球性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人们正日趋关注未来青少年素质的发展取向;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更是决定其现代化成败的关键。由此,如何定位人的素质发展对于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明确跨世纪一代新人素质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如何使笼统的目标化为现实可行的结构性指标体系?如何把握指标的动态发展并加以适当调控和引导?在当今素质教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适应世贸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青年入世后发展情况特别引人注目。本文根据问卷调查、个案走访、文献研究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入世后青年政治思想道德水平至上升趋势,青年竞争意识格外明显,成才愿望强烈,同时,存在特殊青年群体价值异化等问题,对此,共青团必须在教育青年力度上、工作机制优化上下功夫,进行队伍建设,服务青年,促进社区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对于国民素质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汶川大地震前后所展现的国民素质与精神看,要把国民理性从共患难推向同富贵,关键在于国民之个别理性向公共理性的提升,在于通过对一代又一代国民的不断教育,实现全社会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