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当事人陈述置于八种证据种类之首,本文探讨了当事人陈述的概念界定以及修法的目的,进而提出司法实践当中如何适用当事人陈述这一证据种类的建议。强调要区分当事人陈述和当事人主张,合法地强制当事人到庭陈述,尽量排除和避免当事人的虚假陈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法律社会化"运动的深入和福利国家思想的兴起,先前在思想领域占支配地位的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逐渐衰弱。《奥地利民事诉讼法》标志着社会的诉讼观的兴起,并引发了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司法改革。社会的诉讼观与国内关于诉讼模式之争论具有异曲同工之效,对我国民事诉讼改革具有借鉴意义。社会效果不是抽象的概念,需要具体化到各个法律外的社会范畴。社会的诉讼观在实体上需要我们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发现并协调法律的价值和社会范畴的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彭芳林 《法制与社会》2011,(26):256-257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已经得到了我国《物权法》的立法确认,然而,该制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理论界未得到关注和承认.关于是否承认不动产善意取得,有肯定和否认两种观点.《物权法》显然采纳了肯定的观点,这有利于维护社会关系的稳定.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要求不动产登记错误、基于法律行为的处分、以合理价格转让、不动产物权已经登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