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民族经济法律,主要是指以宪法为依据,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自治法》)为基础的适用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法规及其变通条例和补充规定。具体地讲,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宪法》对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文化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我国两部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语言、文化问题的规定的有关条文,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语言、文化问题的规定,推动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扼要地概述了成都市少数民族盲流犯罪的基本情况和该市有关部门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措施。认为,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处理少数民族盲流犯罪最为重要的经验是:统一思想,明确认识,消除顾虑,严格区分刑事犯罪问题与民族问题的政策界限和法律界限,坚决、果断地打击一切形式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4.
山地民族学是近年来国外民族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我国学术界现在虽然还没有明确建立这一学科,但民族学、经济学和其它学科的学者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在文中首次提出中国山地民族学的名称,并讨论了其概念,同时对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山地民族学,深入开展此项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贵州苗族文化复兴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10年中,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改革和文化自由化的进程,可以看到一种文化复兴。这一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显著。这一过程也许是试图纠正文化革命的文化压制的错误和面对现代化及西方影响维护传统文化的反映。本文力图考察黔东南苗族地区的这种复兴的某些方面。我的研究认为,这种复兴是两种作用力共同促成:(1)当地人中间一种无意识的文化实践的复活;(2)国家机构对这种实践的审慎推动。  相似文献   
6.
民族伦理学是介于民族学和伦理学之间的横向性跨界学科。它既是民族学下属的分支学科,又是伦理学下属的分支学科,综合、全面、系统地研究各民族伦理道德及其与这有关的各种问题。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进行到80年代末期才逐渐被人重视并付诸实施的,而从其兴起至90年代后期的近10年中,学术界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民族伦理学的个别问题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的阶段,尚未有一部全面地论述和研究民族伦理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学术专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熊坤新先生所著《民族伦理学》,适时地填补了我国学术领域的这一空白。 此书分为三编三十四节(或问题),两个附录分别为“外国部分民族伦理思想研究”和”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伦理道德资料”。第一编“民族伦理学研究”,首先论述了民族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作者认为,民族伦理思想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复杂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三个特点使这门学科的成立是可  相似文献   
7.
我国56个民族,解放以前,分别处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农奴制、封建制和半殖民半封建制的社会历史阶段。1949年全国大陆的解放和五十年代社会主义民主改革的进行,使各民族陆续从前资本主义民族转变为社会主义民族。它不但使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自己决定本民族命运的主人,而且使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由历史上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民族对立的关系,转变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有了共同的社会基础,从而空前加快了社会发展速度。 但是,我国民族关系的这种历史巨变都是依赖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人为变革。强制的社会革命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各民族落后的社会制度,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这个制度赖以生存的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建立于  相似文献   
8.
谭刚强同志在《青年研究》(1987年第10期)上撰文,谈他对民族地区青少年信教问题的思考,我阅后颇受启发,但又感到谭文对此尚未谈透,个别看法也还可商榷,故不辞浅陋,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一、近十年藏传佛教发展的主要轨迹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文革”期间严遭禁止的藏传佛教重新有了合法的地位。近10年藏传佛教不断发展,经历了“突发的热潮——缓慢的消退——平稳的发展”的几个演变阶段。从时间上看,近10年可以划为三个阶段。各阶段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一、初级阶段民族法制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回顾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法制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1.从三十年代初就开始萌芽,并历经陕甘宁边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早在建国以前,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已经成熟,以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建国以来的实践进一步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结合,是符合中国各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 ,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是 :(一 )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国内政治问题的首要问题 ,阶级斗争应当服从民族斗争的需要。 (二 )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 ,要建立和巩固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三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进步繁荣 ,要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四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要加强民族法制的建设。 (五 )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 ,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中华民族的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