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界的和平稳定取决于大国关系的稳定,而"零和博弈"不会对任何一方有好处。因此,针对中美贸易摩擦,两国只有回到谈判与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去除战略误判,才是正确的选择,才能有利于世界的稳定与双边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和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上面提出的两大战略任务.本文对"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内涵与本质,"和谐世界"思想与我国一贯外交政策的关系,"和谐世界"主张与西方国家提出的规范理论的基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2003年10月28日,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俄罗斯研究中心举办伊拉克战争后大国关系及中俄关系研讨会,探讨冷战后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的大国关系和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趋势、新特点。出席会议的有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华可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亚的安全问题及中国与中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闯 《外交评论》2004,(3):36-44
中亚的安全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大国在中亚的争夺是中亚成为安全热点的一个外部条件,但中亚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治体制问题也是主要的因素。这些因素与外部条件,都是影响中亚和我国的西部安全因素。中亚国家的内部因素是历史的遗产,但在现实的政治安全中依然起着决定作用。中国与中亚国家安全合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和谐世界"的主张,倡导在国际关系中以和平、发展、平等、民主、多边合作为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争取平等互利的发展和世界普遍持久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6.
出于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今天的俄罗斯迫切地要求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去.2002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明确提出了在2004年之前加入世贸组织的目标.了解俄罗斯入世谈判的进程对我们正确处理对俄政治、经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闯 《外交评论》2003,(1):36-40
冷战后“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的斗争是决定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的突出问题。“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问题提到全球战略的第一层面,加大对本土防范,但美国谋求对世界领导权的根本目标没有改变。霸权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都对当前的世界构成威胁。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应该坚持反对霸权主义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试论邓小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国际环境杨闯在迎接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说,目前中国的国际环境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这一外交成就的取得,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正确把握宏观国际局势,调整对世...  相似文献   
9.
李楠  杨闯 《学理论》2020,(11):124-125
国家安全是国家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国家安全关乎着全体国民的根本利益。目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其中尤以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高校是实施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并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高校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从主体意识培养、课程内容丰富及教学手段联动等方法,筑牢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的思想基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增强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即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领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前途将不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通过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的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的重大发展,是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在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今天,探讨列宁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