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政治   5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净 《南风窗》2008,(18):54-57
明永冰川仍在快速融化,当地人的讨论还在继续。他们被卷人冰川旅游当中,可赚着钱心里却不安生。卡瓦格博的"查堵"就像悬在头上的利剑,令他们寝食不安。  相似文献   
2.
郭净 《南风窗》2008,(15):87-89
土本典昭借助一个持续其一生的纪录行动,完成了外在与内在世界从污染到净化的生命转化历程。2008年6月25日,我得知日本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土本典昭因肺癌于前一天凌晨逝世。脑子里即刻出现去年底与他会面的情形。2007年10月间,我跟云南的两个朋友到日本参加"山形国际纪录电影节"。节后,日本朋友又在东京明治大学组织了"云之东: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东亚南部分布区域最广的民族之一。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国外苗族的情况一直知之甚少。笔者本着促进苗族研究的愿望,根据现有的一些资料,将国外苗族的人口与分布构出一个粗略的轮廓,供学者们参考。 国外苗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半岛的越南、老挝和泰国三个国家。据法国著名的苗族研究学者恩保羊(Bertrais)先生估计,1975年东南亚大约有47万苗族。苗族进入东南亚的时间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越南学者琳心根据在越北自治区同文  相似文献   
4.
试论傩仪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傩仪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影响甚广的巫术文化事象。本文利用文献、考古资料和民族学材料对傩仪的演变脉络进行研究。提出:傩仪发源于中原,商周时代由原始宗教变为宫廷巫术;两汉时与封禅、郊祀筹共同构成维护中史集权体制的巫术礼仪制度;两宋时受到新兴人文文化的冲击,逐渐退出中原而流布于长江以南,与荆楚巫术传统和道教相融合;至明清又流入西南各民族之中,其影响至今不绝。  相似文献   
5.
郭净 《今日民族》2001,(5):4-10
大山并非只是衣食之源,更是思想和生命诉说的对象大树可以作为人的历史见证,而人无法见证树的历史站在香格里拉的入口处,我们该赞成哪一种决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是我国苗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据1982年人口普查,全国苗族总人口为5,021,662人,其中约有15%居住在云南,仅次于贵州和湖南。在该省,苗族占总人口的2.31%,居24个少数民族的第六位。云南苗族人口的分布特征,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相对集中,大部份散,小块聚居。下面我们就这三个方面逐一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泰大米贸易是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至于泰米进口与17—19世纪中叶中泰贸易结构演变的关系,至今未见有专文加以论述。有鉴于此,笔者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拟对这一问题作较深入的剖析。千虑之一得,还望学者们多作指教。  相似文献   
8.
多重意义的祭祀空间--以西藏桑耶寺仪式表演为例郭净宗教祭祀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场所,这个场所不仅是庭院或广场,也是一个融入了历史、文化和心理等内容的象征空间。各种因素在其中相互交织,赋予总体框架以多重的意义。表演者和朝圣者在此空间里穿行,仪式和表演在此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