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张宪丽  高奇琦 《探索》2014,(1):82-87
英国工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等位协商模式。在二十世纪末期之前,英国工党与社会的协商关系主要表现为工党与工会的协商关系。工党与工会的等位协商关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就已经初步形成,并经过整个三十年代的波动后,在1940年之后最终稳定下来。这一模式的形成可以从两者发展顺序、工党自身结构和外部政治结构等三点因素来解释。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工党逐渐从与工会的等位协商模式转向与社会的等位协商模式。这一变化蕴含了某种不确定因素,即在新的环境下工党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着向政党优位协商转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是当代世界政治的重要背景之一。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初心是希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关怀人类的整体命运。这样的态度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人本文化,而人本文化与西方主流的"超人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人工智能的特点是汇集众智,而这一点恰恰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在西方超人文化的主导下,人工智能的技术鸿沟将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丧失比较优势,难以参与国际分工,进而出现被"永久边缘化"的风险。相比而言,中国的独特优势使得中国能够在完善国内共同体的同时,关怀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西方的超人文化将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裂痕,甚至将弱小的发展中国家排斥在外。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关注作为整体的人类,还关注作为整体中个体的能动性。这种与超人思想截然不同的理念,将弥合"文明的冲突",创造和谐的世界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2006年朝鲜核试验,引发了人们对东亚核扩散的进一步担忧。鉴于韩国核发展与朝鲜核发展的紧密关联,本文对当前韩国核发展的激励因素和限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试图对未来韩国核发展的可能做出判断。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韩国核发展的激励因素主要是,朝鲜目前的核发展、韩国的核技术基础和工业能力、韩国的自主防务、以及对日本核发展的担忧;韩国核发展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朝韩关系的改善、韩国的民主政治和美韩同盟。其中,关韩同盟的约束作用最为重要。虽然目前的美韩同盟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总体来看,美韩同盟仍很牢固。因此,短期来看,韩国的核发展仍在韩国政府的决策议程之外。  相似文献   
5.
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在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目前学术界实际存在"党际协商论"、"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三种观点."党际协商论"由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事实性而具有较为优势的话语地位,而"公民协商论"和"折衷协商论"则却处于相对弱势."公民协商论"的主要不足是缺乏对中国实践的现实考虑,"折衷协商论"则在协商概念内核的表述上较为模糊,而基于这两者提出"党群协商论"的观点是意图说明:中国协商民主的内核更可能处于党际协商与党群协商之间,党际协商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历史制度的积淀,而党群协商则更多地反映了人民民主的规范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政党社会的分析范式:一种理论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党社会是相对于公民社会而言的、以政党组织为主要利益表达渠道的那部分社会。国家制度因素、政党结构和政党意识形态、政党政府因素等会对政党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政党社会由意愿聚合、利益实现和结果反馈等三个领域构成。政党社会的实证模式可以粗略整理出三类:西欧的紧密共生模式、北美的有限合作模式、东亚的政党主导模式和双重虚弱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举办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5月30日至6月1日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央党校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本次学术研讨会主要围绕六个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8.
高奇琦 《前沿》2009,(8):10-13
庇护关系并非仅是前现代社会的独特产物。在现代社会中,庇护关系以政党庇护主义的形式存在。庇护型政党是现代性和前现代性的复杂混合体,其现代性体现在庇护交易的组织性、隐蔽性和交易者人格的相对独立性上,其前现代性则体现在特殊主义、等级差别和工具性交易等特征上。现代性更多只是庇护型政党的外在面目,其庇护关系的根本仍然是前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9.
与智慧城市相比,智能城市是一个更加新颖并更具行动力的概念。智能城市的技术基础是人工智能,其更主要是一个行动系统。在智能城市中,每一个节点既是网络中的一个单元,又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从其构成要件看来,智能城市包括智能政务、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安全和智能教育五个部分。在这些构成要件的组合与联动之中,智能城市体现出面向未来、面向人本和面向可持续的三个时代特征。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智能城市也会面临不确定性风险、失业风险和隐私风险的挑战,而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将是智能城市能否惠及人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欧洲运动型政党产生和变动的过程, 实质是欧洲的社会运动逐渐政党化的过程。运 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分析和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学习理论对这一变迁过程进行解释, 前 者可以解释社会运动政党化过程中的动力问题, 关注的是转型的结构性原因;后者可以解释社会运 动政党化过程中的选择问题, 关注的是转型的过程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