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将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王岗(WG)株的gB、gC、gD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AGGS的EcoRⅠ位点,经过酶切、测序分析,筛选鉴定出含有gB、gC、gD基因的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AGGgB、pCAGGgC、pCAGGgD。用质粒纯化试剂盒对重组质粒进行了纯化,将纯化后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得到了真实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禽呼肠孤病毒(ARV)检测方法,针对ARV S3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ARV纳米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仅从ARV核酸样品可检测到约332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囊病病毒、鸡毒支原体、马立克病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鸭瘟病毒、禽腺病毒Ⅳ型、减蛋综合征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鸡大肠杆菌等其他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纳米PCR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核酸质量浓度为56 pg/L,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倍。ARV核酸被重复检测3次,结果均一致。应用建立的纳米PCR和病毒分离鉴定方法对临床送检的30份样品进行检测,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100%。以上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ARV的纳米PCR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ARV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糖蛋白gB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 gB F)的免疫产生期,将60只30日龄SPF鸡随机分为6组,以5d为间隔在试验开始第0、5、10、15、20d时选取10只进行免疫,经翅内侧皮下注射接种1000PFUrFPV gB F,另外的10只作为对照。在第1组免疫后的第25d,将不同日龄免疫组和对照组试验鸡再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和新城疫病毒F48E9株强毒攻击。结果表明,在rFPV gB F免疫接种后第10d时,可以诱发抗gB的抗体,保护免疫鸡抵抗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强毒和新城疫强毒的攻击。由此确定,rFPV gB F免疫产生的时间是接种后第10d。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感染仔猪肠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其在肠道中复制并导致肠道出现炎症病变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PDCoV天津地区分离株TJ1经口服感染10日龄仔猪,在攻毒后第4天对仔猪进行剖检,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空肠、回肠、结肠、盲肠组织主要病变表现为肠黏膜间质、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局部黏膜绒毛萎缩等。通过荧光定量PCR试验,对肠道组织中PDCo V M基因、天然免疫基因IFN-α、IFN-β、DDX58、STAT2与炎症因子TNF-α、IL-6的mRNA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DCoV在4种肠组织中通过抑制宿主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实现自身复制,且在空肠、回肠、结肠中通过增强TNF-α、IL-6的表达促进肠道炎症病变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可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