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致读者     
2005年10月4日到7日,首届中欧论坛在广东南沙新城举行.200余名来自欧洲、中国内地及港澳的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中国及欧洲的未来,寻求两个古老的文明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及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2.
《行进中》是《静观集》的第五章,收二十六首诗,共一千七百行,记录了诗人在《静观集》中从对家庭、儿女的思念回忆转入对人生道路的探索的“行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一、“人类处境”小说两次大战之间,整个世界异常混乱,战争的幽灵在人间徘徊;世界性经济危机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处境下,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人类而担忧,而探索。马尔罗、赛利纳、圣·戴克斯絮佩里、贝  相似文献   
4.
勇武、德行与潇洒之美──中世纪法国小说述评之一罗国祥中世纪的法国小说主要分为骑士小说和市民小说两类。骑士小说产生于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从这一时期起,法国的中央政权逐渐衰落,地方封建势力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在法国南方,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都有较大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26日至29日,由中国法国问题研究会、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协办的《中国和法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举行.来自中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的三十余位专家教授,以及法国巴黎一大、巴黎三大、里尔三大、波尔多三大、图尔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清华分院的十余位专家教授对中法关系、法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发言和讨论.会议期间,恰逢法国总统希拉克到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到武汉专访,由温家宝总理邀请来华的四百名法国青年科学工作者中的一百名随同来汉,聆听了本次会议中法专家的大会发言,认为"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6.
(米勒作,现存罗浮宫)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法国,乔治·桑用小说,米勒(F.Millet,1814—1875)用绘画,歌唱法兰西“泥土上的英雄”;他们作品中的法兰西农村风貌,一直深深地打动着读者观众。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兽医文献记载,马媾疹是马的一种由病毒所致的急性良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媾疹病毒,可直接通过交配接触传染。本病于上一世纪的前半叶在中欧就已见到,法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几乎年年发生。但在我国迄今尚未见到有关本病的报道。本病的特征是于交配感染后公、母畜可发生一种外生殖器官的泡疹性炎性反应,呈现明显的水肿、丘疹、溃疡。 1981年3月份扶沟县马属动物中(马、驴)突然发生一种与上述表现相似的急性良性传染病。从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体征等足以建立马媾疹的印象诊断。尽管没有大的危害性,但是一旦造成配种季节大流行,对配种工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现以疑似马媾疹的病名将该病作一报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这就是说,凡上乘文学作品,都应是鲜明的主题思想与生动的艺术形象的结合体。对西方文学作品的评介中,我们也是思想和艺术的辩证统一论者;我们力图将那些给人以一定教益,使人悟出某种人生意义,同时又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以美之享受的作品介绍给广大读者。为此,我们从偌大的法兰西文苑中选采了科莱特培植的几朵小花儿。  相似文献   
9.
希拉克总统是法国乃至世界政坛上的重量级的政治家之一,他两度出任法国总理,两度当选法国总统。他曾四次访问中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对中国社会文化理念中“和而不同”的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并结合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政治理念,在国际政治社会文化舞台上大力提倡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相互理解、平等交流的理念。反对恃强凌弱,拒绝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主张用和平谈判的外交手段解决各种争端,美国甚至欧盟一些成员国以所谓人权问题在联合国非难中国时,希拉克强调欧盟成员国对中国人权问题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立场,主张对话,不主张对抗。希拉克始终坚持戴高乐主张的独立自主外交原则,成为平衡世界政治、经济、外交天平的重要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加西莫多的“美”不是说“美”就美起来了的。人们见到他,唯恐避之不及,他数次搭救过的爱斯梅哈尔达明知他善良、正直、勇敢,但仍然没有爱上他,这是为什么?人们视某物“丑”或“美”,首先是根据自己的生理好恶和传统习惯来判断的,外貌是人们审美时一个很重要的依据。在加西莫多的时代,能调动更高的思维层次进行审美的人数微乎其微。于是,尽管在今天看来(或者说在雨果看来),加西莫多有力量美、正直美和悲壮美等许多美的成份,但他仍然只有在九泉之下才能与心爱的人结为“百年之好”。雨果笔下的加西莫多是“丑恶滑稽与典雅高尚”结合的典型形象,“丑恶滑稽”和“典雅高尚”,“互相连锁,互相演绎”,达到了真正的“真实”,冲破了伪古典主义那种“好”则好上天,“坏”则坏透底;“美”则一切皆美,“丑”则一切皆丑的形而上学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