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63篇
各国政治   80篇
工人农民   61篇
世界政治   1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8篇
法律   81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378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10篇
  1969年   7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为视角,对反垄断请求的可仲裁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概述了美国法院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讨论了《纽约公约》的相关规定以及美国的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论及了《谢尔曼法》和AmericanSafety等案件,并对美国法院审理三菱汽车公司一案的判决予以重点研究,分析了该案判决对国际商事仲裁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3.
4.
5.
作为大多数法学理论著述的一种范式 ,非概念性法学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 ,其目标 ,就是要陈述那些经得住反驳的、有知识旨趣的问题 ,以及法律及其后果的社会作用问题。所以 ,非概念性法学理论都是可证伪的。法学对话 (Legaldialogue)则为检测非概念性法学理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途径。因而所有的主张 (无论是明确的主张还是隐含的主张 )都是法学对话参与者试图表达其不同观点的手段 ,而他们所要表达的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 ,莫过于以下三大类 ,即 :事实、价值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7.
The use by H3G of bubbles in a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comparingmobile telephone prices complied with the Comparative AdvertisingDirective and thus did not infringe O2's trade mark registrationsfor bubbles. Supplementary data in the form of a clip of theadvertisement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is available at www.jiplp.oxfordjournals.org.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spute settlement procedure establishedby Article 119 of the 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Court,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paid to whether that provisioncreates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Court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The paper firstdiscusses the jurisdictional reach of Article 119, detailingthe types of disputes addressed in its two subsections and themanner in which such disputes are to be handled. Secondly, itfocuses on the possibility of referral of disputes covered inArticle 119(2) to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Althoughthe provision expressly contemplates such a referral, it remainsunclear whether the provision adequately supports the jurisdictionof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Statute of that Court. The paper goes on to suggest ways inwhich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Assembly of States Partiescan take steps to improve the likelihood that such referralwould be deemed proper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possible andfinal settlement of disputes.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