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信任具有不同的类型,它们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的变化,社会信任也发生相应的转型。基于唯物史观的分析视角,社会信任类型受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以及该阶段的主体意识三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三者共同决定着社会信任转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浅谈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 ,作为一种传播手段 ,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 ,人们的上网时间也越来越多。在各种传播手段当中 ,网络的位置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利用网络购物 ,聊天 ,进入网络的虚拟世界 ,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 ,通过网络接受教育等等。与此相伴随的网络文化也对人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所以 ,考察网络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图就网络文化的正反两方面对人的影响以及怎样正确对待网络文化加以探讨。一网络文化具有积极性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网络可以传播知识 ,为人们提供一个方便廉价的学习渠道。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个社会的信任状况,与其秩序类型有直接关联,政治秩序与社会信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政治秩序维持者总是力图建构和维持与其政治架构相一致的信任模式。根据社会自主性的高低,社会秩序可分为外控型秩序和自主型秩序。在自主型社会秩序中,政治因素有利于社会信任的建立;高度集权的外控型秩序则不利于现代社会中信任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以"人"为基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其理论的终极价值指向,"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在市场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内在的逻辑及我国市场经济发育初期的缺陷,以物为本的价值观遮蔽了人自身的价值,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在一定程度被消解,社会亦产生了很多的问题.为此,必须从人文关怀、制度建设和发展战略入手,在社会实践中重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5.
丁香桃 《岭南学刊》2008,(5):109-112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借助异化理论,从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其逻辑结果是通过消灭资本主义消除异化。法兰克福学派将异化概念拓展到社会领域,在批判途径上由经济路径转向社会路径,消除异化的方式由否定资本主义转向改良工具理性主义文化,批判逻辑出现了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6.
丁香桃 《求实》2012,(9):31-34
当前中国政治信任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市场化带来了社会结构变迁,引发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变化,但政府建构信任的手段依旧沿袋改革初的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举措.个体的功利化和理性化倾向消解意识形态在政治信任建构中的功能,经济绩效在建构政治信任中的作用也在下降.构建信任的手段和施信对象之间存在一定张力,这是当前政治信任度走低的深层原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根据主体的发展状况,采取恰当的手段和举措,依靠制度建设,才能构建起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原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之一。在当代学者的视域中,和谐社会思想最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法治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和谐。在当代中国,不和谐因素在三方面都有所凸显。要构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也有赖于上述三因子的联动,且主要在于政府的作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乌克兰政治危机频发,这与乌克兰民主转型有关。由于条件不成熟,民主转型带来以下问题:一是民主制度没有带来合法、有效的政府,中央权威被弱化,社会整合能力下降;二是在民主转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力量,权力与资本合谋,政治家缺乏魅力,其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不强;三是由于经济、政治领域与寡头利益密切相关,政治家在这些领域难有作为,于是选择在阻力较小的思想文化领域"有所作为",推行大民族主义,将乌克兰"乌克兰族化",结果加强了族群边界意识,为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乌克兰的民主转型及其危机给多民族国家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