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刚军 《政府法制》2010,(17):12-15
引言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原则和治国方略指引下,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纲要》推动下,政府法制整体工作迈上了崭新的台阶,开拓出符合时代进步发展要求的新局面,取得了法制建设上的丰硕成果。政府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洽化发展以及政府法制建设整体工作的推进和发展,都与政府法制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引导、创新、  相似文献   
2.
任刚军 《政府法制》2008,(11):17-19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建设法治政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法律制度保障,就必须全面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坚持科学立法,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地方政府立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明显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是经济腾飞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前提和关键性基础条件.作为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技术创新立法,如何处理好立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确保从法律制度建设上切实促进和保障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使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地方立法共同面临的实践性课题.  相似文献   
4.
制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是有立法权限地方政府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法制建设工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项目确定得是否符合地方实际工作需要和地方法制建设规划,是否与国家宏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是否能够按照计划进度时间要求在保证立法项目草案质量的前提下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关键是看立法计划建议项目论证工作做得是否扎实和真正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法治政 府的新时期,政府法制监督面临适应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 展目标提出的严峻挑战和任务。研究新 时期政府法制监督的创新问题,对推进 依法行政进程、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确保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严格实施具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 政府法制监督,就是政府法制机构 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对制定行政 法规或规章的审查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的备案,通过行政复议对行政机关的具 体行政行为和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事后 监督与裁决,通过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7日至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政府法制研究工作座谈会”。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法制办公室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法制办公室分管政府法制研究工作的负责同志及研究机构的负责同志,共计80余人。这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自2006年设立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政府法制研究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任刚军 《政府法制》2008,(13):13-13
6月5日,由山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和台湾辅仁大学法律学院联合在山西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民法经济法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内容包括市场经济主体法律保护机制研究、合作社立法研究和海峡两岸法学教育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进步的明显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是经济腾飞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前提和关键性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为中国经济社会树立了更高境界的发展目标。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形势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0.
地方立法作为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导向、规范、保障和强制作用,而且对整个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完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倡导的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法制建设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等理念和观念的前提下,地方立法应当树立新的发展观,以此促进各种传统关系、传统思维方式、传统立法理念、传统协调方式、保守的"平衡"心态朝着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法治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