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司法解释确立了起诉人程序救济制度,这对加强起诉权的保护及 强化审判监督均具有积极意义,但该制度仍存在诸多弊端。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扩大救济范围及救济权利,并对救济程序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应当认真领会和贯彻十六大精神,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和维护”、四项“加强和规范”,以全面完成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经常在起诉权受到人民法院的不当限制或剥夺时,无法找到相应有效的救济措施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建立和完善民事立案检察监督机制势在必行.该机制应以保护当事人的起诉权为其理念定位,在监督模式的采用上应选择纠正式而不是建议式或平等式.  相似文献   
4.
伍贤华 《行政与法》2002,(11):88-91
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程序规避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规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我国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日益抬升及立法不完善的必然产物,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应加强立法对策的研究,力求将当事人程序规避规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其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长期缺失,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诚实信用原则、程序正义理念与诉讼经济的根本要求,因此,建立答辩失权制度就具有了其必要性和正当性。不过,在构建该制度时,应当对其构建模式进行认真选择,对其运行的制度环境进行全面营造和培植,唯如此,答辩失权制度才有可能得以顺利建立并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法治思想的结晶.笔者认为,中国的行政法治应当构筑在以人权保障为核心的九项基本原则基础之上,并进一步指出,欲使中国的行政法治及人权保障事业有较大的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彻底割断几千年人治社会留给我们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有限司法是当代司法的基本理念和重要特征 ,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司法正义的非完美性、司法机关的唯一性以及司法职业的准入性等。当用有限司法的理念来推进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 ,最终实现对司法观念和司法制度的重新定位、整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理性评判与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封建制的传统司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理性认识和评判传统司法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当代司法改革对传统司法制度的科学扬弃,这是顺利推进司法改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民事立案程序之立法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贤华 《行政与法》2004,(10):80-82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设置的立案程序存在弊端,难以适应加强诉权保障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时代要求,故应认真审视与重构民事立案程序。笔者认为,民事立案程序在逻辑结构上是由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接收程序、审查程序、决定程序及救济程序构成的“子程序”系统,每个“子程序”均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功能,均应予以认真探讨和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性质的嬗变与企业权利体系 大多数学者认为,从企业的发展史来看,主要存在两种性质的企业——古典企业与现代企业。 (一)古典企业与企业权利结构 古典企业的形式有业主制企业与合伙制企业,但何谓“古典企业”,至今尚无统一定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罗德·德姆塞茨教授认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