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作凌 《前沿》2006,2(9):142-145
作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之争,法律真实说与客观真实说在理论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在差异中又存在着一致,两者是在以不同的视角阐述着相同的理念。因此,我们应在坚持客观真实说的同时,批判地吸收法律真实证明标准的优点,从而满足证明标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双重要求,既体现对法律程序的尊重,又达到保障人权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刘作凌 《理论月刊》2006,(12):106-108
在刑事诉讼中对于刑事非法证据问题学术界多有研究,但是未形成统一观点。非法证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涉及犯罪控制和人权保障、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价值目标的冲突与选择,因此有必要从国内外立法及实践,总结刑事非法证据的内涵及外延,分析刑事非法证据的法律效力,并结合我国情况提出规范证据运用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法学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高法学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与其他实践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成本低,效果好。因此,将案例教学法成功引入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法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论法律对高等教育公平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平等首先表现为公民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这在客观上要求教育规模扩大。但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展,教育资金短缺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面临的问题。为此,我国开始建立一种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多渠道筹资体系,在对高等教育实行成本补偿政策的同时,逐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在SV.Switzerland一案中.欧洲人权法院认定:被告与其辩护律师间的会见存在保密特权.仅可以监看而不可以耳闻其内容(无论是直接或间接方式)。在确立了监看而不:耳闻原则之后.欧洲人权法院要进而面对“耳闻”有无容许例外的问题。就此.该院并末概括否定容许例外.但“耳闻”的前提是存在正当化事由。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刑事司法的重心一直摆在被告人这个角色上,无论是19世纪采应报思想的报复刑论,还是20世纪强调处遇思想的目的刑论,其立论的思考点,都是围绕着国家刑罚权作用于犯罪行为人所进行的利弊衡量。换言之,都是从犯罪人的立场来理解刑罚的作用,所考虑的也仅是国家与被告人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变更型逮捕”是指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严重违反法定义务而对其变更强制措施予以的逮捕。“变更型逮捕”性质上仍然是一种逮捕措施,它的目的在于保全刑事审判及执行的进行,因此它必须符合一般逮捕的条件。犯罪嫌疑人违反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规定,只表明其具备了一般逮捕中的必要性条件,对其是否采用逮捕,还必须审查其是否具备另外两个条件,即证据条件和刑罚条件。只有犯罪嫌疑人同时具备一般逮捕的三个条件,才能适用“变更型逮捕”。  相似文献   
8.
9.
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本人能否行使阅卷权,因关系"发现真实"与"被告作为程序主体"之间的冲突,而争议较大。目前向被追诉人本人开放一定程度的阅卷已成为现代法治发达国家刑事诉讼法的调整方向,我国在"固有权"理论下全面禁止被追诉人本人阅卷的立法与实务值得检讨。被追诉人作为程序主体,应享有阅卷权,尤其是对无辩护人的被追诉人,应赋予其本人直接阅卷的权利。但阅卷权对被追诉人开放所可能带来的制度风险,仍是不可忽视,因此,基于利益的权衡,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被追诉人本人的阅卷权进行合理限制。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职业与法学人才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的发展与演变,促进了法学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而法学教育一开始就担负着促进法律职业的职责,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相互促进。因此,我国在确立法学教育体系时,应理顺与法律职业的关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律职业知识、素养和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