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政治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 意思自治原则与场所支配行为原则的冲突和妥协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关系的当事人双方愿意将他们之间业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交由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裁决并受裁决约束的合意意思表示。一项国际商事仲裁仲裁协议往往因为当事人具有不同国家的国籍,或者其住所或营业所位于不同的国家,或者仲裁协议缔结地在外国,或者仲裁地在外国等而与几个国家的法律发生联系。除非有国际统一规范可资适用,否则,依不同国家的法律,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就可能有不同的认定,必须解决适用何国法律确定仲裁协议的有效性的问题。 基于国际商事…  相似文献   
2.
国际私法的融通性与民族性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论 无论是作为法律学科的国际私法抑或是作为法律部门的国际私法,都是在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下萌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是西方社会制度文明和文化进步的反映和结晶。尽管国人可以从诸如《永徽律》等法律典籍中搜寻到有关法条及其诠释的只言片语来证实国际私法(学)在古老的中华文明中就已见端倪。然  相似文献   
3.
法理学应该是对国内法律现象和国际法律现象的概括和描述,仅仅以国内法律现象为研究基点的法理学无疑是狭隘和贫乏的;但是,不对国际法律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就贸然作出结论的法理学则不仅狭隘和贫乏,而且会令法理学陷入"非驴非马”的尴尬境地.有鉴于此,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针对”法亦是国际社会主流意志的体现”的观点进行了否定性辩析.  相似文献   
4.
早在1981年,张友渔同志在答记者问时就提出:“国家立个新闻法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方面保障新闻自由,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限制、制裁违背宪法和法律的言论。”由于我国宪法对于言论出版自由的规定十分原则,没有具体阐释性的条款说明,在实际工作中难于遵循。多年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都时刻盼望着新闻立法能早日提上议事日程。本文想着重谈谈我国新闻立法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涉外侵权行为之债法律冲突的形式侵权行为之债是指行为人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不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或财产并造成损害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如果这种债务关系的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是外国人或其住所位于外国,或者被侵害的客体位于外国,或者侵害行为或侵害结果发生在外国,就构成涉外侵权行为之债。由于涉外侵权行为之债与数个国家发生联系,而各国关于侵权行为的法律规定又存在差异,因此,涉外侵权行为之债必然会发生法律冲突。这类法律冲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冲突从各国立法规定来看,侵…  相似文献   
6.
学说与判例的法渊源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法的渊源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学说与判例能否作为法的渊源历来有不同的争议 ,学说可以作为我国私法的渊源 ,判例作为法的渊源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作为成文法的补充。学说和判例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及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想树 《现代法学》2012,34(3):132-142
最密切联系精神是现代化的冲突法立法之特质。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将最密切联系规则仅定位为兜底救济规则,其内因包括我国强调立法、控制司法的大陆法系传统,冲突规范的硬性约束,涉外司法的划一要求,法律适用的稳健考虑,以及司法任务的简化。但由此也导致无法优化选法结果、无法缓解制度缺陷、无法矫正不当管辖,以及无法调整涉外识别等功能残缺。应尝试通过司法能动的原则化方案,参鉴欧盟最新立法,把最密切联系规则激活成为理性实施我国国际私法的灵魂力量。  相似文献   
8.
刘想树 《法学家》2001,(3):20-24
一、引论 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并部署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党和国家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和迎接世纪挑战而作出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自20年前确定沿海地区开放战略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上作出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中国国际私法学的重构应采取"由下而上"、"由局部到整体"的理路;应对城内外国际私法学资源持理性态度,尤其应客观对待西域国际私法理论,切忌简单地将其作为校正我国国际私法学的基准;应该注意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应对学术自由予以真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刘想树 《现代法学》2001,23(4):111-115
立法的交叉、冲突和模糊致使中国的涉外仲裁裁决在执行中屡屡受阻。本文试图从我国涉外仲裁法制的实然和应然出发 ,对中国涉外仲裁裁决执行制度进行一些理性分析 ,重点探析中国涉外仲裁裁决的认定标准以及执行中的一些制度层面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