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本文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这一大背景入手,依据公共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及其提供方式进行系统分析,提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农村公共产品特质的转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通过市场化解决。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古边境地区,因各社会主体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方位持续增长,促生出一种新型公共治理模式,其突出特点是:三个功能系统,即边境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多主体联功系统,边境地区应急管理指挥系统和边境地区公共服务系统合而为一,并相得益彰,对中国北部边境广大区域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而意义重大的积极影响.这一治理模式所蕴含的一些独创性探索,如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公共治理;依托原有机构,建立集多项应急管理功能于一体的首个农村应急管理系统;对边境地区基层政府公共管理的改进等,都值得我们在治理理论框架下予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任梅  刘银喜 《新视野》2012,(1):62-66
政府规制是政府为了维护公众利益和纠正市场失灵而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因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而具有广泛正外部效应的特殊市场主体,如何规范并推动其发展,是政府规制的重要议题.除了规制主体(政府)和规制客体(合作社)之外,“第三方”的积极参与也可以有效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规制绩效.“社团法人”和“事业法人”作为“第三方”,助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规制的关键,是强化对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即政府在原规制体系内,将原本由规制机构承担的部分服务职能委托非行政机构承担,集中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制效果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治理理论与公共产品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出现了不同的治理模式。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治理理论产生发展和治理模式变迁的研究探讨主要集中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层面。本文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入手,认为治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治理模式的发展变迁与社会生活中公共产品的发展变化相关,即与公共产品属性的变化、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变化以及公共产品供给的资源环境、技术手段的变化相关。本文采用历史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方法,通过考查治理理论产生发展、治理模式变迁与公共产品发展变化的关联性来论证上述假设和相应观点,希望为理解治理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即从公共产品的角度来解释治理概念的提出以及治理模式的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5.
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联邦主义是西方学者借鉴政治学中的联邦制概念而创立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分析财政分权理论。本文从政府间关系角度出发,分析财政联邦主义产生的理论缘起,结合西方学术界关于政府间财政分权的不同模式,揭示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分析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构建,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关系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公共价值创造是政府的关键目标之一,但鲜有研究关注从公共价值创造角度解读数字政府治理.以公共价值创造和数字政府治理理论为基础,基于战略三角模型从公共价值创造角度重新审视数字政府治理的构成维度,包括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运作能力,并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了解释.提出了以公共价值创造为关键目标的数字政府治理理论框架,为分析数字政...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信用机制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银喜 《新视野》2003,(2):53-5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以官僚强制性和自我约束性为特点的信用关系经受不住社会转型的强烈冲击,产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面对我国加入WTO并步入经济全球化这一最现实的国情,在公务员制度中重构信用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着重分析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信用机制缺失的背景和原因,以及WTO对信用机制的诉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公务员制度中信用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边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实践探索,提出"流动公共服务"概念和主要观点,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其存在的现实基础和逻辑起点,结合现实和相关理论,概括"流动公共服务"在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理念层面的创新及其创新价值。"流动公共服务"不仅仅是边疆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而且是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本文虽然是基于边疆地区的探索性研究,但"流动公共服务"具有在更广范围内推广的实践价值以及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价值,这将是"流动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层治理往往处于“权责不对等”的悬浮状态。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权下放的内容为乡镇政府、街道办执法的合法性提供了法律保障,有利于通过赋权下沉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行政处罚权下放所倡导的“嵌入式治理”既是国家推动基层治理改革的要求,也回应了基层政府的迫切需要。本文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内在逻辑和制度逻辑四重维度对行政处罚权下放进行分析,以期阐释通过行政处罚权下放解决“悬浮式治理”困境的逻辑基础和历史必然,并找出从“悬浮式治理”向“嵌入式治理”转变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关系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即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统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指引社会治理全面深化改革勇闯“深水区”、啃下“硬骨头”的先进政治文明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所强调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内在契合性,为新时代破解中国社会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社会治理的始终,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和完善“七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