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吴新宇  吴飞 《人民论坛》2010,(12):136-137
西方媒体报道刘翔退赛事件的进程整体貌似简洁明确,实则隐讳非凡,初步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以直观呈现西方媒体报道体育事件的基本程序与规则。评论内容表现为若干特征,一为评论内容呈现多维性,二为评论立场模棱两可,三为有意造设消极的中国印象。通过个案分析,以促进理解体育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读古书,常读到一句“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心里便生出莫名的惆怅来。那时虽然知道时间的跑马是一去不回头的,但对物换星移之间的沧桑与沉浮,并没有深切的感受。每次回老家,门前的那株大樟树都是那副倚老卖老的老样子,而我,那个曾一溜烟爬到树上捣鸟禽的追风少年,渐渐地,个子高了,身体胖了,手脚笨了,视力降了。做梦少了,头发白了……以前,碰见谁都要喊“叔叔、阿姨”的,如今谁见了都要喊我“叔叔”了。想起来,常常哑然失笑,人事的更替就在这春花秋月中完成着一种“剧变”。五六十年在时间的汪洋里不过一滴;在历史…  相似文献   
3.
规范社会化是社会化中与个人相关的至关重要的部分,指个人克服自然属性或消极的社会属性,在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上趋同于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过程和程度,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社会化等内容。本文认为规范社会化的缺陷必然负面影响着接触、感受它的社会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等,增加社会个体犯罪的概率。规范社会化出现了缺陷或错误,则个体将否定甚至有意违背规范内容和要求,冲破社会各种规范的约束,趋向悖德、违法犯罪。文中就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等方面的缺陷与个人犯罪行为关系展开论述,阐述了哪些规范社会化缺陷影响了个人犯罪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吴新宇  陈天翔  赵东宇 《学理论》2013,(19):133-136
社会性别是伴随社会学和女性主义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指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的一整套有关男人该怎样行为和女人该怎样行为的观念和规范。朝鲜族务工女性在跨国人口流动中存在家庭分工和角色重大变化,随之带来家庭地位的上升和社会角色的期待与错位,表现在思想观念上的"进退维谷"。从跨国生产方式、婚姻家庭制度、社会历史文化建构和男权制意识形态分析朝鲜族务工女性的"再社会化"过程,并为我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和人口流动中女性权益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