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30年来,德国影视中的华人影像书写主要可以归为中餐与狗肉、中餐馆与华人犯罪、华人偷渡与非法劳工、华人黑社会、技术剽窃与华人间谍、中国机遇与德国中小企业危机、虎妈教育这七种叙事模式。华人角色设定多为中餐从业人员、偷渡客与非法劳工、黑社会成员、间谍、外交人员、商人、中文译员以及学生。基于叙事模式和角色形象刻画的分析显示,德国影视媒介在建构华人影像时突出使用问题策略、贬抑化策略、归化策略等传播策略,华人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控制下被边缘化的他者。据此,我国在对德传播中需加强影视传播能力建设,具体措施包括打造中国视角的影视文本、制定全方位对德传播策略、利用德国华人演员资源,以及吸引德国本土影视人才参与。  相似文献   
2.
周海霞 《前沿》2010,(24):147-149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词首见于战国文献《孟子》。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由于"孝亲""男女有别"礼制思想的强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礼制即已形成,对春秋男女的恋爱婚姻自由均形成一定束缚。然而,就女性角度而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代表的是社会、丈夫家庭、丈夫等对新妇身份的认可,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女性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婚姻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具有封建父权强迫性质的“守节”观念并未形成,却有女性在言辞中传递着非常明显的“守节”意识.春秋女性因此在贞节史中主动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在春秋复杂的婚姻环境与政治格局中,“守节”表面看来是春秋女性的自我禁锢,实则体现了她们的生存智慧,是她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考察春秋女性的“守节”观念及其情感、心智,可以丰富对“守节”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践中,对盗窃累犯的法律适用一直存在着分歧,有的作为从重处罚因素,也有的作为加重处罚因素,造成了量刑的严重失衡。检察机关对此问题虽然有看法和议论,但却难以实施监督。其根本原因在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与刑法的相关规定不一致。为了维护公平正义,规范盗窃累犯的司法适用,现对简阳市近4年来盗窃累犯的判决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周海霞 《学理论》2014,(8):211-212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他们获取和提供社会支持的重要途径。与现实社会支持相比,网络社会支持虽然可以使大学生获取更多的支持,但过多地依赖网络社会支持将使个体减少与家人和朋友的联系,过多的网络使用将增加个体的社会孤立,增强了个体的抑郁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周海霞  王建斌 《德国研究》2011,(1):39-47,80
本文使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对德国报刊<时代>和<明镜>中经济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形象话语束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中国形象在整体话语束层面具有动态变化特征,可以分为中国经济模式被质疑、得到初步认可和被视为威胁三个阶段;在特定子话语束层面如房地产经济泡沫、人民币汇率和能源饥渴问题等显示持续性特征.两个层面的分析都表明德国媒体中的...  相似文献   
7.
从催眠无数人的安徒生童话.再到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优雅注定了是天鹅的灵魂与生命。但对于现实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来说,美丽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血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传统婚姻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离婚率的大幅度攀升。夫妻离异,夫妻感情可以一刀两断,共同财产(债权债务)可以分得清清楚楚,但对已有子女的离异夫妻而言,“探视子女”却作为一个新的问题浮出水面,这个问题完全不是非黑即自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保障制度、责任保险等制度的冲击下,一些学者认为侵权行为法已走到了尽头,出现了危机。文章通过对侵权行为法与社会保障制度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在21世纪,侵权行为法将发生以重构道德基础、整合归责体系、扩张适用领域、增强社会化功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  相似文献   
10.
离婚后,一方子女探视权的行使,往往需要对方履行协助义务才能实现。同时,自己在行使探视权时,也应采取积极稳妥的方法。日前,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探视权纠纷案,一审判决从2003年4月份起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原告张某可将女儿带回自己的住处共同生活(女儿所在学校有集体活动除外),被告王某对原告行使上述探视行为应予以协助。原告张某和被告王某原系夫妻关系,婚后生一女儿王慧,现在初中就读。2000年4月,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调解书确认女儿王慧随其父亲王某共同生活,并由其负责抚育至独立生活时止。离婚后,张某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