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咏  胡晓东  王征 《中国审判》2011,(7):98-100
法律实践中,同一被执行人在不同地区、不同审级法院经常出现同为被告或被执行人的情形,也就经常出现享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申请执行的法院与首先采取控制措施获得优先处分权的法院不一样的情形,本案即属此类。在处理本案过程中,执行法院虽无法定优先处分被查封股权的权力,但是经过与查封在先法院及其他债权人协调后,取得了他们的配合与支持,使得本案获得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2.
孙咏 《理论探讨》2007,42(4):101-10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传承了以卢卡奇为代表的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统,从青年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理想出发,在东欧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主义的要害是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的‘以人为本’的实践唯物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致力于从总体上重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咏 《党政论坛》2020,(4):53-54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山之作,也是新时代提升共产党人看家本领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也是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正开始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一新发展观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一度所奉行的或自发流行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这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需要进一步明辨这两种对立着的发展规的是是非非。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省悟一下“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现实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略指导下,经济得到翻两番的增长,近年内可望全国普遍“小康”,即进入以物质生活资料为本的“吃饱穿暖”社会。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成就主要是在“物质经济增长为本”的“物的…  相似文献   
5.
是物质创史观,还是实践创史观孙咏,丛大川历史观的根本问题是谁创造了社会历史。凡断定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是自然物质活动自身创造的称物质创史观,亦可称唯物史观;凡断定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称实践创史观,亦可称实践史观.那么,马克思的历...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执行较难,是当前执行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出台实施后,该类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该类案件具有涉案标的大、异地执行多、分布广、查控财产困难、矛盾易激化等特点,因此许多法院均为此投入了较多的司法力量来应对,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7.
孙咏 《探索与争鸣》2006,(12):61-62
在当代中国,“科教兴国”作为社会发展的战略国策,在贯彻执行中应该纠正人文精神淡化的倾向,从而纠正在社会发展中的“唯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等不良倾向,充分发挥人文精神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执行措施作为执行机关依法运用国家公权力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已确定私权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民事强制执行制度的核心。由于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执行工作的现状决定我们必须强化对执行权行使的监督,司法民主化不失为—种有效途径,司法民主化的重要制度形式之一是人民陪审员制度。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该决定从制度层面对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实务操作中的若干问题作了集中规定。  相似文献   
10.
林祖彭  孙咏  王征 《人民司法》2011,(7):102-106
建立和完善执行监督体系是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重点工程,亦是确保执行工作廉洁公正高效的基础性工程.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执行监督体制,这一体制是在深入认识执行权兼具司法、行政属性并结合我国执行工作实际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执行机构横向上执行实施权与裁决权的分立改变了以往执行员"一执到底"的局面,执行过程更加公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