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精神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当下中国法学问题可以从诸多方面入手,自从“和谐社会”概念引入学界后,围绕着“和谐社会”的学术讨论立时成为法学界内又一个极具意义的理论视角。同样“和谐”作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词汇受到了法学界的各个领域———如民法、刑法、国际法等部门法学界———的学者的普遍关注,他们纷纷从自身的学科特点与研究旨趣出发,对之进行了颇有深度的探讨。而法理学语境中的“和谐”研究则更多的是从法的价值及法的精神等形而上的层面展开的,“法治与和谐社会研究”小组即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这一主题的一些探索性的观点。需要提及的是,本组笔谈的形成是与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的指导与关心分不开的,作为笔谈的编者在此谨代表各位作者向两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笔谈各篇文章所列的观点由文章作者本人负责。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司法官员之一,包拯曾经树立了一个伟大的司法伦理形象;对包拯的司法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给我们今天的司法伦理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格式条款的大量使用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不公平的可能性。现代司法实践的发展使得司法规制成为对格式条款进行规制的主要方式。对格式条款司法规制需要依据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判断格式条款是否订入合同、解释格式条款之疑义、认定格式条款之效力来进行。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在一系列的司法文件中形成了关于社会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价值因素的公共政策。最高人民法院回应公共政策有非常状态的应对、社会改革的诉求、政法传统的延续等现实和历史的原因。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在与公共政策相互关系、价值追求、司法哲学等角色定位方面都呈现出一些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中的认证是指合议庭在当庭举证、质证的基础上,经过对证据全面、客观的审查核实,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以及证明效力和能否作为定案根据作出结论的诉讼活动。对于一个完整的诉讼活动而言,一般要经过起诉、受理、举证、质证、认证、判决等几个环节,而其中认证环节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地位。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认  相似文献   
6.
论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友连 《求实》2003,21(1):55-57
随着社会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式的价值逐渐显露出来 ,文章从观念的转变、历史的借鉴、现实的要求 ,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侵权行为一般理论上讲,一个人只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应该对他人的行为承担责任.而雇主责任却要求在一定情况下,雇主必须为雇员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承担替代性的责任,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制度得以产生、存在、发展必然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道德义务论、权利义务相一致论、公共利益论分别构成了雇主责任的伦理基础、法理基础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的劳动关系有赖于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积极有为和高效运转。由于片面强调劳动争议的私法性,导致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面临一些困境。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创新,即针对不同性质的劳动争议分别采取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强制劳动仲裁的方式来处理。  相似文献   
9.
论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的形式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连 《法律科学》2010,28(1):40-53
最高人民法院创制公共政策有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典型案例和司法审查四种形式,司法解释的存在曾经有其重要的意义,但这种立法化的司法解释也产生了许多弊端。作为将全国法官组织起来重要手段的司法文件,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虽然存在着理论解释上的障碍,但在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却实际上在发挥作用。由于我国司法审查的范围被限定在狭窄的对行政机关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之内,所以其作用非常有限。在进行完善的前提下,案例形式应该成为最高人民法院创制公共政策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劳动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律性质的角度看,劳动合同关系兼具公法和私法两种属性,私法性决定了在在劳动合同缔结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公法性决定了在劳动合同内容的确定中发挥国家强制作用的必要性。实现劳动合同法中的意思自治与国家强制的协调需要分清劳动合同关系的性质与种类,在私法性劳动合同关系中保障意思自治的实现,在公法性劳动合同关系中维护国家强制的效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