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政治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中国海商法年刊》刊登了郭春风先生所著。国际海上提单运输的当事人可否协议延长时效”(下称“延时”)一文。该文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适用的提单时效问题作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3.
培根说过:“奇迹多是在厄运中产生的。”别林斯基说:“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可有的同学却说:“我生活得很幸福,这里没有厄运,也没有不幸,我能创造奇迹吗?”当然能!两位大师讲的话固然不错,但不能由此而得出:奇迹只有在厄运与不幸中才能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受着内因与外因的影响,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上面提到的不幸和厄运是创造奇迹的外因,而人的不懈努力才是创造奇迹的根据。对某一个人来说,外因不外乎分顺境和逆境。一个人的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相吻合,那就是顺境,如果主观意志和客观条件相违拗,那就是逆境。一般说来,顺境容易达到目的,逆境却要遭受挫折和不幸。可生活中,并不是有了顺境就会创造奇迹,奇迹有时往往是处在逆境之中或者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于1986年1月31日和1987年8月29日先后颁布了《关于诉讼前扣押船舶的具体规定》和《关于强制变卖被扣押船舶清偿债务的具体规定》两个重要法规。这两个法规在当时我国《民诉法》和《海商法》尚未颁布、实施的情况下,对我国的海事审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是在我国近几年来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但仍缺少一部完整的证据法的前提下出台的。在现阶段,民事诉讼活动中可供遵循的证据规则仅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条原则性规定中,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民事审判程序的需要。因此,作者认为,依法制定一部完整的证据法或较为完整的过渡性证据规则实属必要。制定《证据规定》的宗旨,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是依据了…  相似文献   
6.
前言单位赔偿责任限额是指每件或每货运单位承运人的最高赔偿限额。尽管有关国际海运公约,如“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和“汉堡规则”对此都有规定,但单位赔偿责任限额一直是司法实践中不断遇到,而在理论上又极不统一的国际性难题。“海牙规则”所述100英镑和“维斯比规  相似文献   
7.
最近笔者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下称:宁波人保)诉讼代理人的身份参与处理了宁波市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下称:宁波五矿)诉宁波人保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纠纷案。此案涉及大量有关提单条款和保单条款的解释和运用,对远洋运输和保险理赔追偿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也有些体会。兹将该案作一介绍,以答读者。一、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1.案情概要1993年1月1日宁波五矿与宁波人保签订《进口货物运输统保协议})规定:凡宁波五矿从国外进口的货物都于承保范围;保额为几OO万美元;险别和责任为海、陆、空一切险,以人保现成…  相似文献   
8.
预借、倒签提单法律性质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近年来预借提单、倒签提单及无单放货的海运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而对于上述案件的法律性质的探讨已成为我国海商法界的热点。然而,我国海事法院在认定上述案件的法律性质上所持普遍性观点是侵权而不是违约。最典型的案例是XX海事法院判决的福建宁德地区经济协作公司诉日本国日欧集装箱运输公司预借提单纠纷一案,XX海事法院在该案的判决书中明确认定:“被告在货物装船前签发了已装船提单,是对原告的侵权行为,应对由此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在我国海商法理论界,虽然对预借提单、倒签提单及无单放货的法律性质仍有争议,但专家们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海商法协会下属海商法律委员会以及不少大专院校、海事法院和海运部门均举办过一些关于提单性质的研讨会,并联系我国实际航运情况,对无单放货、倒签提单、预借提单以及提单副本加保函提货的做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论实现代位求偿权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理论界存在的保险人对被保险人就非常保险责任范围内的赔偿可以取得代位求偿权的观点 ,对保险业中的代位求偿权和新合同法中规定的代位权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 ,保险业中的代位求偿权与新合法规定的代位权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 ,作者提出非保险责任范围的赔偿依法不产生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