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重工业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出现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化解产能过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都对产能过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古典经济学无法有效地对经济主体行为作出解释,而行为经济学以其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方法为理解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从行为经济学出发,剖析在形成产能过剩过程中存在的禀赋效应、羊群效应、囚徒困境、认知失调、公平偏好,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问题】流动的水资源与相对固定的区域分割形成一个治理难题,跨区流域生态补偿面临犬牙交错的权责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跨域政府间联防联治、构建全流域共同治理机制?本文试图探究如下问题: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的作用路径是什么?【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影响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的动力模型,以建立跨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机制的13个流域试点为案例,以地方统计年鉴、生态环境部门公开数据和政策文本等资料为数据来源,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fsQCA条件组态分析发现实现跨区流域横向协同的两个条件组合路径:(1)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强政治势能*政策环境支持;(2)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效果=弱组织支撑*地区经济差异*政策环境支持。两条路径总覆盖率约为72%,表示这两个组合能够解释大多数案例,是促进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的典型组合。【贡献】研究发现了实现跨区流域生态补偿横向协同的两条路径:“高位主导”型协同路径和“辐射带动”型协同路径。因此,进一步优化我国跨区流域生态补偿协同治理机制应从差异化治理入手,完善跨区流域机制协同,构建横向自主协同新路径,全面提升流域—区域联动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