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行政权是一个不断演化的动态概念。通过对东西方行政权演化历程的考察可以发现,中国与西方国家行政权的演化路径正好相反,但其中的许多共通之处对我们今天建立现代政府仍有所启迪:不同的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的要求和选择不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政府职能亦不相同;行政文化影响深远;行政权的运行要把握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2.
从宪法观念和监督体制两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专门宪法监督机关模式的构想,论述了确立该体制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专门宪法监督机关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关系和专门宪法监督机关组成人员的产生方式。  相似文献   
3.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黑暗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惑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这句话用在犯罪嫌疑人牟鑫昌的身上再合适不过。6年前,因为心中的那份猜忌,牟鑫昌将案件的主审法官杀害,随即脱逃6年之久。2012年11月19日,他最终被警方抓捕归案。随着他的落网,这起当地首例法官被害案件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违宪审查概念的界定 ,对美德两国违宪审查制的审查机构、行使审查权的方式、审查的时机和审查结果的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论证了美德两国采用不同违宪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作为不确定法律概念,其内涵至今难以明确界定,然而还是能够找到人们对这一概念认识的共识。对于公共利益的形成及其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之后才能确定,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必须把利益归于特定的主体名下,才能具体地确定他们之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冲突性。要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