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前,我国有关不定时工作制的法律规定存在着不足,立法较为笼统,范围界定模糊。实践中一些地方立法试图改进目前的状况,如2009年5月,深圳市颁布了《深圳市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管理工作试行办法》,但已有人对该地方立法的政策倾向表示担忧。本文拟通过对一件不定时工作制的案例进行评析,对完善不定时工作制的规定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更加科学地规范不定时工作制的用工,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班小辉 《河北法学》2024,(3):108-128
推定无域外适用效力是美国法域外适用的基本原则,在其影响下,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限缩了域外适用的空间,反就业歧视法则明确了域外适用的规则,但是被批评对海外劳动者的保护存在不足。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美国法院需要结合“重心”或“主要工作地”标准,以确定涉诉争议属于法律域外还是域内适用问题。若涉及域外适用问题,需判断所涉争议是否属于立法域外适用的范围,并分析是否具有违反外国法或当事人合意选择法律的抗辩情形。以美国法为镜鉴,我国可以工作重心为标准,准确界定涉诉争议是否属于法律域外适用问题;以属人原则为基础,完善劳动法域外适用范围表述,建立违反外国法抗辩制度;在个案中谨慎适用强制性规范,将劳动法域外适用范围作为最密切联系的情形,并以有利于劳动者保护为原则,允许当事人协议选择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4.
同工同酬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之一,然而非全日制工人的这一权利在我国当前仍处于缺位状态。欧盟将非歧视原则作为非全日制用工的立法基石,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反对间接歧视和反对非全日制工人身份歧视两种路径予以落实,并确立了认定可比较对象、判定差别待遇和抗辩事由三个反歧视分析步骤,为保障非全日制工人的平等待遇提供了良好的立法与司法经验。我国现行非全日制用工立法的价值定位存在偏差,过于强调用工的灵活性,忽视就业的安全性。故应加强立法的安全价值取向,从双重角度保护非全日制工人的平等权,并辅以单行法的方式落实同工同酬的具体操作规则以及例外规定,将用工制度的灵活性建立在保障非全日制工人基本权利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6.
目前,我国相关规范将职业足球运动员界定为劳动者,但法律效力位阶较低,导致司法实践出现了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和明显的裁判差异化现象。本文从欧洲五大足球联赛职业足球运动员身份比较研究中发现,职业运动员通常被界定为特殊劳动者,以立法或行业规范设置特殊劳动规则,从而区别于普通劳动关系。为加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法律保护,我国应在《劳动法》中将职业足球运动员定性为特殊劳动者,以《体育法》与中国足球协会的相关规范建构特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班小辉 《法学》2024,(1):158-174
在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制度建设的背景下,域外适用是我国劳动法典编纂论证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结合立法与实践,我国事实上形成了两条劳动法的域外适用路径:一是直接适用劳动法;二是依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指引适用。然而,上述路径的相互关系和内在适用逻辑并不清晰。从立法技术层面考虑,在编纂劳动法典时应当明确域外适用范围的条款表述,且不宜纳入法律适用法规则。以是否存在统一的涉外劳动合同法律适用规则作为考察依据,不同国家劳动立法呈现出差异化的域外适用表述,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共性的立法管辖标准,即以“真实联系”为核心。故此,在设计劳动法典的域外适用条款时,可考虑在地域适用范围中融入真实联系原则,以完善域外适用的表述,同时协调劳动法典域外适用与法律适用法规则的内在逻辑,谨慎适用强制性规范,将域外适用范围作为最密切联系的情形,并允许当事人做出对劳动者更为有利保护的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8.
受民主化改革的影响,缅甸政府近些年积极推动劳动立法建设,并积极承诺遵守国际劳工标准。 在此背景下,中资企业在缅甸面临的劳工风险不断加大,立法标准的提高造成了用工成本的上涨,工会运动的兴 起加重了企业面临的劳资纠纷压力,西方国家政治力量的干预使得劳工问题亦具有政治化的风险,影响了我国“一 带一路”倡议在缅甸的推进。为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当密切关注缅甸劳动立法改革动向,建立健全生产行为守则, 并加强企业的集体谈判能力建设,以降低企业经营的劳动法律风险,促进投资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平衡, 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非全日制用工,迷你工作是德国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在税收和社会保险制度上适用特殊的规则。它是德国实现就业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也被质疑是一种危险性就业。与迷你工作相比,我国非全日制工作的权利保障程度更低,为了防止非全日制用工沦为危险就业的陷阱,我国应当重新定义非全日制用工,降低制度灵活性的门槛标准,协调超时工作与门槛标准的关系,并将门槛标准与失业保险制度相配合。  相似文献   
10.
“零工经济”下任务化用工的劳动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小辉 《法学评论》2019,37(3):106-1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