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法律   7篇
中国政治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梅尧臣是北宋前期的著名诗人,他“去浮靡之习于昆体极弊之际,存古淡之道于诸大家未起之先”,在欧阳修所倡导的诗文革新和宋诗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他的著述情况,至今尚有误伪阙疑。在此笔者就其中几个问题,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艺术构思理论中运用“悟”这个概念,是我国古代所特有的文学现象。围绕着这个“悟”所阐发的理论,表现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学理论的某些特点。但是,“悟”的内涵究竟如何?这种理论的历史发展以及促成其产生演变的原因又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略陈管见。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姑且把我国古代诗歌创作构思理论中出现的有关“悟”的理论,名之为“诗悟说”。  相似文献   
3.
由南京师范大学与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中国首届唐诗宋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5日至29日在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海内外(包括美国、法国、日本、南朝鲜、中国大陆各省市和台湾)的八十余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诚斋体对于宋诗乃至我国古典诗歌演化的意义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和肯定,大多只是着眼于其艺术表现手法的新变,并往往将其与宋诗主体部分尤其是江西派诗简单对立起来。本文试图从理学思想、文人心态与诚斋体的关系这一特定角度,阐释诚斋体所根基与含摄的哲学文化背景与意蕴,并从这一角度,论述诚斋体既是宋诗的深化,又是宋诗的转化的复杂个性,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梅尧臣诗歌的风格,历来众说纷纭。与梅尧臣同时且交谊甚深的欧阳修,曾经指出过梅诗多方面的风格特点,认为它清丽、平淡、古硬、怪巧……等等不一,并且在《梅圣俞墓志铭》中论述过悔诗风恪的演变,其云:“圣俞诗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余,益老以劲”。欧阳修以后,宋人则多取“平淡”一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六朝文人文学在社会阶层属性上的基本特点是贵族文学的话,那么,经过唐代三百年的演进,随着门阀制度的崩溃、贵族阶层及其观念的消失和新兴士阶层的起来,到宋代,其文学的主流可以说已是纯粹的士人文学。因此,研究此中士风与诗风的关系,自是宋诗研究中迫切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而宋代士风的崛起是在北宋仁宗朝。本文拟就仁宗朝前期(天圣至庆历初)的士风与诗风的关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韵”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中是一个含义较为丰富、并且较难把握的论题。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又大多重在谈某一家(如王渔洋的“神韵说”等),对于以韵论诗的总体的探讨,尚少专文。当然,此非笔者力所能及,这里仅就这一理论的内涵意义、历史渊源及美学特征,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8.
提起宋初的诗,首先使人想到的即是西崑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文学史论著大都把它视为晚唐温、李浮靡诗风的余绪和宋初诗坛上的一股逆流,古代文学选本大多不选其诗,或者最多选上一首即使在《西崑酬唱集》中也称不上好诗的《泪》以重彰其弊。今天,我们并不讳言西崑体的弊端,但是,从唐宋诗歌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加以考察,我们认为,把西是崑体视为晚唐浮靡诗风的余绪是不够正确的,相反,它翦五代旧习;把西崑体称为宋初诗坛上的一股逆流也是不公允的,它在唐宋诗的艺术之变和宋诗发展史上应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