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问题,是平安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建立健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2.
3.
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立足于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做好政法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坚持以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罗干 《求是》2006,(12)
一、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质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当前,…  相似文献   
5.
各位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推进机构改革的历史任务和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届一中全会对这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国务院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反复听取了各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意见,党内外充分协商,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方案。这个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政治局会议讨论、修改。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几经修改的方案,并建议国务院提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  相似文献   
6.
增强政治观念做好服务工作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去年12月,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分别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建局45周年题词。江总书记的题词是“机关事务工作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李总理的题词是“做好机关事务工作,为机关工作服好务”。两位中央...  相似文献   
7.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法原则中,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  相似文献   
8.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翻开了新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5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林果园艺业形成较大规模,现代畜牧业发展加快,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加快,已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沿边、沿桥和沿交通干…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现代国家而言,"财政汲取能力"与"预算能力"的成长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缺一不可,而且"预算能力"与国家"再分配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强有力的"预算能力"是实现"再分配能力"的制度基础。1978年以来,经济市场化与政治现代化的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已经使得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有了大幅提升,然而,由于作为"政策过程"的公共预算制度的成长比较滞后,使得庞大的财政资源在支撑国家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无法预知的财政风险和财政无效率现象,巨额的财政收入无法转化为有效的"再分配能力"。因而,必须向"预算国家"转变,通过公共预算的制度化与民主化来提升"预算能力",将国家财政纳入公共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当中,实现"财政汲取能力"与国家"再分配能力"之间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10.
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中国公证员协会隆重召开第五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和中国公证员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近年来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制定促进律师、公证事业发展的措施,同时选举两个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修改协会<章程>,这是新时期我国律师、公证事业的一件大事,对进一步推动律师、公证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