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法律   29篇
综合类   8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军  聂立泽 《河北法学》2007,25(2):186-191
司法职务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职务性犯罪,以现代犯罪原因论观之,产生此类犯罪的原因呈现出多元多层次的特点:既受经济因素、文化传统的制约,又受司法运行机制的困扰,还受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立法本身的缺陷、教育缺失或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的独特视角着手,深入剖析引发司法职务犯罪在运行机制层面的成因,并就健全我国司法职权运行机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构建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三打"中,汪洋同志明确提出要把打贿和打击"保护伞"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中心工作,深挖源头,严格问责。可谓"打得狠""、打得深",大快人心,这既是社会治理之策,更是刑事法治的应有之义。事实上,从犯罪学角度看,根据犯罪发生的规律,某一时期某些特定犯罪处于"高峰期"是客观的,这是一个"动  相似文献   
3.
拉奎拉"地震误报事件"尚未审判完结,但其"余震"已经波及到了刑法学界。过失犯罪是故意犯罪的例外,德日刑法都明确规定了没有犯罪故意的行为不处罚,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过失犯可罚性的谦抑原则过去大多集中在故意与过失的界限研究问题,也就是过失的消极内容。但是随着当代交通、医疗、食品卫  相似文献   
4.
综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内容,一共包括9个条文,除了第九条规定的“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的程序性内容以外,其余8条实体性内容不仅涵盖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与其密切相关的集资诈骗罪,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非法经营罪以及虚假广告罪等罪的定罪与量刑问题,而且还涉及刑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目前我国关于过失犯罪注意能力判断标准的四种学说进行了评析,并提出了在区别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的前提下,对普通过失和业务过失注意能力的判断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准。普通过失的注意能力判断采用个人标准,业务过失的注意能力判断采用平均人标准。本文论述了业务过失的判断基点,认为业务过失是业务行为的过失而非业务人员的过失。  相似文献   
6.
聂立泽 《政法学刊》2003,20(6):21-24
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是97刑法典中的新增罪名,其罪名的确定是恰当的,此罪在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的特征均有争议,须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暴力取证罪的根源与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暴力取证产生的根源暴力取证罪的产生,既有社会根源,也有制度缺陷之原因。从社会根源上来看,人们往往认为,被害人因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出于自我保护,依法向司法机关控告并提供证据,是天经地义的。原告起诉也基本如此。至于鉴定人、勘验人鉴定、勘验并作出结论,基本上是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从道义情感上无可厚非。惟独证人,法律虽然规定其有作证义务,但却没有强制性规定。这样在有些行为人看来证人可以出面作证,也可以不出面作证。尤其是那些与诉讼结果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证人。而一旦这些人出面作证了,证言对一方不利,那么,不利的一方…  相似文献   
8.
刑事立法模式是指一个国家进行刑事立法时所采取的模式。由于各国所属的法系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或者相同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的刑事立法机关及其权限、立法程序的不同 ,使得各国的刑事立法模式各具特色且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危险驾驶罪的立法理念与立法完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苑民丽  聂立泽 《政法学刊》2011,28(5):115-119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醉驾"、"飙车"行为以危险驾驶罪入刑。鉴于民众甚至司法人员对该罪的认识上和操作中均存在不少亟待澄清和回应的问题,诸如该罪立法理念上与刑法谦抑性是否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认识和处理该罪中"罪过倒挂"问题?如何理解和适用该罪的追诉时效问题?如何看待和处理该罪的行为方式过窄的问题?通过对以上诸问题进行阐释进而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的构想及其路径。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片面共犯的不同学说之评析,指出片面共犯不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共同犯罪的内涵,对此类危害社会的行为在刑法中的定罪量刑的出路有赖于在刑法分则中径行规定“暗助犯罪活动罪”或者按照刑法理论中“拓展间接正犯”的理念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