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经济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已进入第十个年头。为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权机关正在着手对它进行修改。面对这种情况,完全有必要对经济合同法的理论和实践,展开深入一步地探讨。首先涉及的,无疑是它的调整对象。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认识虽然比较接近,但具体观点并不一致。按照笼统的说法,其调整对象是一定范围的商品关系,或称经济合同关系。如果把这种概括的含义展开,则发生经济合同法调整何种性质的关系、及其调整的范围、特点等问题。其中有些内容在已有著述中尚未涉及,有些则有不同观点。本文拟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当事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当事人无不期望业已成立的合同,能够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合同的成立与生效也是合同实务及执法、司法过程的核心内容,是法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然而从现实情况看,许多同志(包括合同当事人及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各种出版物和文章的见解亦存在一定差别。其中不仅涉及一些基本观点,也涉及对《经济合同法》第6、第9两条规定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和评价。因此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登记制度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房地产登记制度的产生和存续,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在不同的房地产流转机制下,房地产登记的职能、内在法律关系、程序、类型及效力等,均有差异。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登记制度,是房地产改革的过渡性产物,属于宏观调控措施,虽有一定的民事因素,但在实质上仍属行政范畴。随着房地产市场改革的深化,强化房地产登记制度的民事性质及职能,是不容忽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 日韩两国的土地立法虽均以保护土地私有制为宗旨,但在当代民生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公共利益问题在土地立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共利益在日本被称为“公共福祉”,韩国则确立了“私法中的公概念”,不单指国家的利益,更强调社会的利益。它不仅是立法者确定土地物权范围和效力的重要参数,而且成为土地物权行使的指导原则,使相关立法表现出明显的公共利益取向。旨在通过公权与私权协调的方法,对所有权绝对化和契约自由原则的负效应予以纠正,努力创设进步合理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5.
年初以来,全国人大及省人大都在大力加强经济立法工作,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此种举措及势态令人振奋。除提高认识外,研究我省的经济立法,必须准确把握吉林省的省情及其面,临的形势,搞清加强省级经济立法主要应该针对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这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本文认为,就当前的情况,加强吉林省的经济立法,主要应该明确这样两个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