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作为人大代表在去年和今年两会期间。两次撰文记录了他乘坐出租车时与“的哥”就国内时势的交谈,生动感人。本刊记者约会上“的哥”杨国俊前往范总办公室造访,才有了这张两人握手一瞬的纪念照。  相似文献   
2.
范敬宜 《党政论坛》2010,(22):43-43
人一生会听到很多评价和意见。意见的来源,简单的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方面来自爱你的人,因为希望你进步,所以他们会指出你的不足。还有一大类意见,来自恨你的人。我说的这个“限”,不是血海深仇,是和你有过节、巴望着你倒霉的人,恕我简称为你的“仇人”。  相似文献   
3.
听话,要学会正听,也要学会反听。读书,要会正读,也要会反读。正听、正读好理解,反听、反读则不太容易理解。而在某种情况下,能够或善于反听、反读更为重要。比如说,你做的事情自以为很满意、很得意,而旁人的看法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4.
5.
范敬宜 《学理论》2008,(2):94-94
2007年5月14日,我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相似文献   
6.
求阙     
去年。一位事业有成的年轻企业家来找我,要求为他写一个横幅,内容就是“隶阙”两字。当时我感到很奇怪,像这样正在春风得意之时的年轻人,要我写的往往是“腾飞…”“高翔…”“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类的吉言、豪语.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求阙”呢?难道他遇到了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吗?  相似文献   
7.
不久之前,《辽宁日报》原副总编辑谢怀基同志,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写了一篇杂文:《人到老年》,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有的老同志把它复印了几十份,寄赠给老朋友;有的当子女的把它剪下,送给离退休的父母。一篇两千来字的短文,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实在很不容易。 我细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它最大的好处是,对离退休的老同志如何保持健康、平衡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范敬宜 《党建》2011,(2):57-57
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是江苏泰州的一座名楼,距今近800年。由于历史的变迁,望海楼屡毁屡建,历史上多位名人为其写过碑文。作为人文泰州重现历史文化古迹的重要举措,2006年6月,望海楼重建,2007年范敬宜应泰州市人民政府之邀为正在重建的望海楼作碑文。在不到600字的文章里,范敬宜描述了泰州的历史、泰州的现在以及重修望海楼的意义,后范敬宜又将此文作了修改。目前这篇文章已入选中学教科书并被誉为现代版的《岳阳楼记》。范敬宜说,他是用"海的语言"来写这篇文章的"。对海的敬畏、对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大自然客观发展规律的敬畏,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敬畏之情完成了创作。"2010年11月13日,范敬宜先生因病去世。现将修改后的文章发表于此,以祭范敬宜先生。  相似文献   
9.
范敬宜 《世纪行》2006,(12):42-42
2006年7月12日,北京一家报纸在并不显著的位置刊登了一条短讯:“天安门地区更新163株油松”。  相似文献   
10.
范敬宜 《中国人大》2010,(23):53-53
北宋名臣范仲淹善文,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诵千古。但是范仲淹还善诗,则知者不多。其实范仲淹的诗不但写得好,而且写得多,收入宋刻《范文正公集》的诗赋就有268篇(首),其中多为警世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