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5年的上半年,中国报业市场迅速由热转冷,先是都市类媒体在房地产等行业疲软的情况下后继乏力,然后是财经类媒体的"雷声大雨点小",接着便是"体育报纸的集体寒冬"。一时间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门户网站的挑战下悲观情绪开始蔓延。但是,在这样的关头《环球时报》却"逆市而上",决定在2006年改为日报。为什么在这样的报业低谷期,《环球时报》又如此勇气?读者是坚强的后盾。此文试图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从《环球时报》报道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的策略和方式探寻《环球时报》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风景秀丽的文明古城;这是一个敢为人先,始终坚持以项目定市场、拉动产业发展的企业;这是一种大都市工业经济向城镇工业园区延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典范。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看电视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收视培养,现代社会的观众早已不满足于仅仅对新闻信息的获知,他们还希望通过报道获知新闻背后的故事。调查性新闻报道方式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这种需求。那么,为什么调查性节目如此受观众喜欢呢?本文主要是以《新闻调查》为例,看它如何将一个个故事讲述的既条理清晰又扣人心弦,最终抓住观众的眼球以保持高稳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