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银福成  张明伟 《前沿》2012,(17):63-67
被害人对公诉决定权制约机制是一种程序性的救济权利,目的是防止检察官滥用公诉决定权对被害人造成伤害.公诉权的国家专属性和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决定了被害人制约公诉决定权机制的最优途径是赋予被害人在刑事诉讼构造中的诉讼主体地位,通过被害人程序性的制约权利防止公诉决定权的滥用,推动刑事司法程序正义的进步.鉴于中国的公诉决定权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过分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公诉转自诉制度的不合理、被害人量刑建议权的缺失等,笔者建议从承认犯罪行为的私人侵权性等六个方面完善被害人制约公诉决定权的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2.
银福成  王银霞 《前沿》2007,(11):129-131
控审之间的关系在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控审分离原则是刑事诉讼的基础性原则,是刑事诉讼基本规律的集中体现。现代意义上的控审分离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作为两大诉讼职能的控诉职能与审判职能在形式上与实质上彻底分开,从而达到保障法官中立、防止追诉权滥用、强化辩护职能和保障被告人权益的目的。本文从五个方面阐释了控审分离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银福成 《前沿》2003,(6):105-107
人民法院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制度在审判方式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 ,虽然公诉案件审查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法院对公诉案件进行实体性审查的状况却依然存在。本文着重论述了法院进行实体性审查的弊端及应当进行纯程序性审查的理由 ,以期为我国刑事诉讼公诉案件审查制度早日实现质的飞跃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作为我国法官的主要惩戒制度,虽实施了很长时间,却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对其进行具体规定,导致各法院适用混乱。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究竟该如何发展?是进行改善使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还是抛弃,寻求更科学合理的制度,是我们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提高少数民族经济水平、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响应党和国家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都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虽然我国在保护少数民族权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对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浅析,将更加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银福成 《前沿》2011,(11):100-102
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公诉权的同时,又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诉权和审判监督权行使主体的重合严重违背司法监督理念、影响控辩平衡、妨碍审判中立,致使在司法公正、监督权和公诉权作用的发挥,以及检察官职权行使等方面都造成了诸多弊端。而且,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由同一主体行使在制度上有不合理之处,将两者分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