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作为目前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来研究,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就要紧密联系实际,注意澄清在新形势下对民主集中制的模糊认识,以便统一思想,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研究亟需反思美国经验和教训,建构对于制度和理念、实然与应然的系统理解,创立一般理论.一般理论围绕歧视所对应的平等观念展开,中国已经树立了以用人绩效为价值追求的主流平等观,据此初步生成了反就业歧视法的“侵权法模式”.但是,侵权法模式面临挑战,其根源在于主流平等观无法处理用人绩效与其他价值之间的冲突.为此,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应当树立以改善群体弱势地位为价值追求的新平等观,界定其与既有平等观之间的关系.新平等观获得宪法文本和行宪机关的支持,落实为制度,就可能产生反就业歧视法的“宪法模式”.  相似文献   
3.
郭顺亭同志1992年2月调任南阳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在短短4年间,使党校面貌焕然一新,在1995年全省市(地)级党校办学条件检查中,南阳市委党校获得第一名,同年在省委党校函授工作检查评比中获“先进函授站”称号;同时,还获得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标兵文明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以及综合治理、计划生育、保密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党校系统先进工作者。 一、团结务实干工作 4年前的南阳市委党校,还没有一幢像样的教学楼,教职工队伍比例失调,一些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  相似文献   
4.
按劳分配是我国宪法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和劳动制度,其当代意涵需要从经济改革的角度加以阐发。经济改革为宪法按劳分配规范设定了演进主义的解释立场,改革的实践与需求构成解释宪法按劳分配规范的主要依据。经济改革引入了市场经济体制,重构了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也改变了按劳分配的制度环境。在与制度环境适配的过程中,按劳分配的规范意涵不断丰富。按劳分配亦服务于重要的宪法目标和宪法价值。新发展理念入宪意味着创新和共享成为新的宪法价值目标。对于按劳分配规范的解释,应与效率、创新、共享三大目标实现衔接互构。  相似文献   
5.
强化企业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八省区(市)国企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针对如何加强与改善企业管理问题,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企业风险管理,防范化解市场风险。他提出:“当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因素增多,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科学决策和风险管理,使企业能够经受住市场变化的冲击,有效规避风险”。本文试就加强风险管理的途径作一探讨。 风险就是指企业等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在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等因素进行考察、预测、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积极管理风险、有效处置风险及妥善处理风险…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宪法变迁理论面临社会运动的重大挑战,其核心关切在于:通过解释宪法,平衡并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和政治权威。在实然层面,自由派宪法学家批判原旨主义等思潮,从个案出发,恢复社会运动作用于司法释宪的本来面目,进而总结这种作用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作用机制的宪法文化理论和作用周期上的三阶段论。在应然层面,社会运动背负派系政治的原罪,与制宪时代的共和主义原则相抵牾。冷战时期,多元主义理论将社会运动与民主价值挂钩,开始接纳其宪法地位。为了调和宪法政治权威与法律权威的冲突,社会运动对司法释宪的影响必须受到限制,多元主义者和共和主义者则提出了不同的限制方案。  相似文献   
7.
阎天 《中外法学》2012,(3):560-577
《劳动法》建立了劳动者特质、用人单位行为和特质与行为关联性三要素的定义模式,初步确定了反就业歧视法的调控对象;建立了用人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两权对立的分析框架,初步奠定了反就业歧视法的调控依据;建立了旧的非法律调控手段与新的法律调控手段并存的制度结构,初步勾勒了反就业歧视法的调控手段。《劳动法》是中国反就业歧视法在当代的起源;它所揭示和规定的中国反就业歧视法的规范生成逻辑,为追溯和评价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自身已经拥有的能量,但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或一个人可能拥有的能量,而暂时没有拥有,都是人的潜能的耗散。我们讲解放生产力,应该首先解决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潜能开发利用状况,决定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因此,对人的潜能开发利用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