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朱问 《党史博览》2005,(12):30-36
袁文才曾经婉拒毛泽东上井冈袁文才,1898年生,祖籍广东梅州,祖上迁往江西宁冈县茅坪马源村,属客籍人,1921年考入邻县永新的禾川中学。几年后,因反抗当地豪绅压迫,参加了井冈山的绿林武装“马刀队”,因有文化,不久担任了参谋长。1926年9月,在当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他率部举行了宁冈暴动,并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部退出宁冈,在茨坪一带坚持斗争。为了站稳脚跟,他和山上的王佐结为“老庚”(同年出生),彼此约为兄弟,相互支持。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留存下来的余部向罗霄山脉…  相似文献   
2.
陶朱问 《党史博览》2001,(8):14-17,26
30多年前,中共党史上发生了一起著名的大事件——第二次庐山会议。 在这场被毛泽东戏称之为“大有炸平庐山,让地球停止转动之势”的党内斗争中,陈伯达被林彪集团推上前台,以“设国家主席”为名,企图逼宫夺权。毛泽东洞察其奸,利用“甩石头”“掺沙子”“挖墙角” 的办法,最终一举粉碎了林彪集团抢班夺权的图谋。 然而,由于“文革”时期特殊的政治气候,加之后期“四人帮”集团的挤压,使得党内一大批老同志被错误地定性和打击。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便是当时北京军区政委陈先瑞。  相似文献   
3.
1949年8月,贵阳黔灵山下麒麟洞一所隐秘的四合院里,花白头发的前国民党西北军将领、“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杨虎城将军,佝偻着腰,怀抱幼女,步履蹒跚地来到院中,然后紧靠一方石案,缓缓戴上老花镜,徐徐展开手中的报纸,默默地读了起来。他已被蒋介石囚禁了12年,但万万没有想到罪恶的魔爪正在向他伸来……  相似文献   
4.
综观刘伯承与彭德怀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征程与职业军人生涯,他们间其实存在着鲜为人知的误会。  相似文献   
5.
解放初期,曾有一场几乎席卷全国、严重威胁新生人民政权的匪患风起华夏,人民解放军出动140个师开赴新战场,历时4年,相当于又打了一场解放战争,终于将猖獗一时的匪焰扑灭下去。 在当年的土匪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女匪首,因其容貌出众,  相似文献   
6.
红四军远征赣南.林彪身为拳头部队的统帅,关键时刻却向后跑.陈毅冲着林彪叫道:"林彪,你怎么跑了?毛委员还没走,你为什么走?"  相似文献   
7.
在共和国璀璨的开国将帅中,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黄克诚、杨勇、杨得志、梁兴初……3名元帅、2名大将、400多名将军曾经来自同一个传奇之师一一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一一五师的前身为井冈山时期的红一军团。抗战八年,一一五师浴血征战263次,歼敌51万余众,勇冠三军,名震天下,是公认的八路军中实力最强的师。解放战争中,由一一五师的底子发展出的27万精兵挥师东北,成为日后四野铁军的骨干。  相似文献   
8.
综观刘伯承与彭德怀长达几十年的革命征程与职业军人生涯,他们之间存在着鲜为人知的误会,这种是非曲直并非出于彼此间的私心杂念或者个人利益,最主要是缘于军事理念上的分歧。同是"塞上长城",刘伯承和彭德怀究竟有什么误会呢?  相似文献   
9.
陶朱 《法制与社会》2013,(6):124-125
在自然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污染的今天,环境诉讼日渐受到关注,但环境诉讼的主体资格仍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中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却对诉讼资格模糊带过。早在1972年,美国就出现了环境法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件,塞拉俱乐部诉莫顿案的判决词,从正方的斯图亚特大法官论述了诉讼主体资格认定中的损害界定,反方的道格拉斯大法官则突破性地论述了自然物作为诉讼主体的可行性。两方面的论述,探讨了要获得环境诉讼主体资格需要证明的要素,以及诉讼主体的性质在环境法上的特殊扩展,对世界环境法和环境诉讼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共和国璀灿的开国将帅中,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徐海东、黄克诚、杨勇、杨得志、梁兴初……3名元帅、2名大将、400多名将军曾经来自同一个传奇之师——八路军第115师。 该师的前身为井冈山时期的红一军团,是公认的八路军实力最强的师,纵横抗战八年,浴血征战263余次,歼敌51万余众,勇冠三军,名震天下。 解放战争时,115师27万精兵挥师东jC,成为日后四野铁军的骨干。谈及四野,平时感情不易外露的林彪喜滋滋的称:都是我115师的老部队。 硝烟飘散,比屋可封。曾是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在林彪于1938年3月份退出抗战舞台后的115师代师长陈光,为115师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解放后却鲜有影踪,甚至在金兰韦编的治史者笔下,亦被刻意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