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19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07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2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平  陈奎 《河北法学》2007,25(8):59-63
1999年6月,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出台,我国高等教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这使得我国高校毕业生激增,而在短期内,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很大变化.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就业弱势地位会愈加明显.大学生就业困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是今后的一项重大课题.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并征求意见,此举无疑为研究大学生就业中的法律保障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基于大学生就业中缺乏法律保障之背景,探讨大学生就业的劳动合同法保护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3.
生命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所说的生命权是指狭义上的生命权。生命权的基础性、不可逆转性和不可补偿性决定了生命权应当入宪,而生命权入宪则是对生命权基础性价值的确认和彰显,表达了对生命权的尊重,也将提高人们尊重生命权的意识,同时将进一步推动生命权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南非的死刑废除:历史、根据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奎 《西亚非洲》2006,(9):56-60
从发展的历史看,南非死刑的历史大致经过了死刑滥用时期、死刑限制时期和死刑废除3个阶段。1995年6月6日,南非宪法法院通过违宪性审查判决普通刑事犯罪可适用死刑规定违宪;1997年12月19日,南非国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修改了所有规定死刑的法律规定,从实体法方面彻底废除了所有犯罪的死刑。从整个过程看,宪法诉讼模式的违宪审查方式、生命权及相关人权入宪、国际人权法及外国的有关法律与判例的直接引入,是南非法律中废除死刑的几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6.
7.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广泛涉及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政权建设乃至领导水平、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其中党的思想建设状况占有首要地位,它对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思想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Abstract. Western natural law theory emphasises the derivation of principles of right action said to be universal and objective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al reasonableness to the pursuit of basic human goods that are self‐evident or based on human nature. Critics say its methodology is inherently subjective. In contrast, the Vedic approach to natural law of the Bhagavad‐Gita emphasises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a universal aspect of human nature—consciousness—to promote right action. A healthy person with a developed intellect, clear mind, balanced emotions and full perception is best placed to fulfil his or her society's highest ideals of ethical and lawful conduct. The Vedic approach advocates a supportiv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use of meditation techniques to promote such development.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M) program promotes improvement in mind, body and behaviour. For example, offenders in Australia,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negal practising the technique experienced decreased substance abuse and recidivism and improved wellbeing. From a scientific perspective, TM promotes these improvements by producing a unique psychophysiological state of restful alertness that dissolves stress that blocks the unfoldment of full potential in life.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