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学习动机是支撑个人学习行为的动力之源,其直接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效果。近20年(1997~2017年)间针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之探究已有一定积累,现有成果以硕士学位论文为主,但普遍存在统计手段简单化、调查问卷信效度缺乏检验、样本量小、动机激发策略针对性不强、理论探讨浅缺等问题。针对泰国本土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之探讨须紧扣泰国学生特点及泰国教育背景等因素,为把握泰国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其变化情况,应充分重视其汉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之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明治维新后,伴随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诞生,日本的社会教育也应运而生。本研究不仅考证了社会教育在日本的由来,确认了社会教育乃日本明治以后出现的特有的教育形态;并从教化型、民主型、终身型等三方面厘清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学者对社会教育的多元界定;而且对日本的社会教育和社会事业、社会政策、国家教育、国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日本社会教育概念的五个特征,即丰富多样性、暧昧模糊性、服务主体性、法律健全性、实践追求性等。  相似文献   
4.
人类自诞生以来,从未停止对发展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发展已成为人们重新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核心与焦点问题,于是,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审视、批判传统的发展观,探讨并描述未来的发展景象。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系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1992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5.
王中美 《行政与法》2014,(9):100-106
新经济的动态竞争是一种良性循环:创新激励竞争促使其追求垄断地位,而竞争和垄断又会进一步激励创新.对新经济运用反垄断既可能会削弱或阻碍动态竞争,又可能违背消费者的最终利益追求.从最近美国与欧盟对谷歌搜索行为发起的调查来看,执法者对新经济适用反垄断传统标准的态度显得更加灵活和谨慎.  相似文献   
6.
在战后宪法体制下,日本天皇以象征身份依照国会决议处理一系列国家事务,其中以"国际亲善"为名的外交活动是其诸多国家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慰灵外交则是在日本天皇诸多外交活动中所出现的一种新范式。这种外交范式不仅与日本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更体现着日本对外战略走向及国内政治生态风向。探讨天皇的慰灵外交范式的历史源流、目的、对象国选择以及和右翼势力关系等问题,可为进一步理解象征天皇制、日本对侵略战争态度及对外战略意图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鞠忠美 《青年论坛》2011,(5):130-13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社会以其特有的方式阐释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莱州市碑坡村民居房屋建筑材料、房屋结构布局的变化,既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区治理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创新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社区警务工作作为社区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社区安全、稳定和有序的职责和使命,在社区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工作的特殊历史时期,社区警务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改革意识和治理意识,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社区警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也意味着生态文明法治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在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却也面临新挑战。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为谁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以及建设何种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此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坚持整体谋划思路,提升生态文明法治体系科学化水平,坚持现代化方向,推动生态文明法治体系迈向良法善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APD脾虚瘀浊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期间6例退出观察,实际完成60例.两组均予CAPD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