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安西县瓜州乡,一提起司法所所长张国新,群众都会翘起大拇指,亲切地称他为“土法官”和“咱们的贴心人”。张国新从1989年起在担任瓜州乡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所长、乡综治办主任的十多年里,一直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地站在维护全乡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  相似文献   
2.
何冬梅 《学理论》2013,(23):195-196
党的十八大是世界瞩目的国际大事,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中外合作办学更是培养具有中外两国文化背景、两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在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类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梳理,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理工类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对建设和谐校园、维护校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使得大学生的孤独感非常普遍。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可能引发寂寞感、挫折感和烦躁感,为此大学生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座位的意义,来提升教师对座位安置活动的重视;结合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不同课程的性质,制定座位安置的原则;根据座位安置的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注重不同座位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冬梅  李文秀  张睿娟 《学理论》2014,(32):259-260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人性化理论的提出,校园内教师的躯体暴力行为已变得少见,然而教师精神暴力行为作为一种隐性的暴力,在中小学校园内仍然存在。精神暴力由于其隐蔽性等特点,不易被察觉,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也远远大于躯体暴力,是儿童和家庭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之一。界定教师精神暴力的含义,进而阐述了教师精神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教师精神暴力行为的预防措施:全社会积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立法和学校监管;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家长应主动与教师沟通;学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