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建设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指导和规范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2011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令第31号)。教育部明确指出,2011年到2012年全国两干多所高校都要启动章程建设的工作,2015年以前全国所有的高校要完成章程建设。高职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通过深入探讨、分类指导,进一步明晰高等职业院校章程的特点,理顺政府、学校、企业等方面的关系,明确高职院校的治理结构,规范章程内涵。为此,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主办,职业教育与人文北京研究中心承办的“高等职业院校章程建设研讨会”,于2012年11月23日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举行。  相似文献   
2.
刘世保 《前进》2000,(8):38-39
高校德育 ,主要是指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如何才能造就出一大批政治坚定、思想健康、知识丰富、情趣高雅、结构合理、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必须赋予高校德育新的内涵。一、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理论坚定是政治坚定的基础 ,没有理论上的坚定 ,就不可能有政治上的坚定。高校现在和今后培养出来的学生 ,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 ,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 ,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邓小…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7月9日,在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主办、北京职业教育与人文北京研究中心承办的"文科高职的教育教学与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重新认识理论灌输的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灌输教育法是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 ,是由革命导师创立、为无产阶级政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证明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灌输教育也遇到了新的课题 ,有些人对理论灌输产生了怀疑 ,也有人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看法。我们应对理论灌输“无用论”、“过时论”、“应急论”等错误观点进行分析 ,进一步认识灌输教育的科学含义 ,完善“灌输”的理论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高校钻育工作是时代的迫切需要1.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是理论武装的需要。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格、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ZI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因此,在加强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理论武装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们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青年大学生思想的理论基础,用邓小平理论来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的高校德育工作还是成绩斐然的,但同时也应看到组织广大学生学理论的广…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公民责任感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荣八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键是对荣辱的认知和行为的自觉。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层次要求是责任感,具体讲就是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目前,在青少年中加强公民责任感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加强针对性选好着眼点———太原工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刘世保申晓东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们对意识形态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想准备不足,在对外开放、打开国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人们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思想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间,高校德育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还存在不适应的状况和明显的不足。不足之一:在德育培养规格上,重基本要求、基本规范,轻培养层  相似文献   
9.
关于青少年责任感研究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少年责任感研究中,关于责任结构的定位,是将责任分为义务、职务和代价责任。而青少年责任感研究,应定位于义务层面;关于责任主客体的定位,按责任主体来说,应该是青少年的个人责任感。按责任客体来说,应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关于责任感研究的类别,目前的研究已定位在理论探索、教育对策、实证调研、实践指导等四个类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媒体交流、维权、动员、参政、监督等功能的进一步深化,"被时代"现象对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带来的影响在日益强化。其正面影响是利用网路表达诉求;关注社会关心民情;网络监督推进政改。负面影响是语境负面,以偏盖全;不易查实,极易扩散;随意夸大,诋毁政府。直面"被时代"现象,应该使青年充分认识到:"被时代"现象体现了政府开始更加关注民意、关注民生;说明了中国越来越民主,老百姓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政府有关部门在接受老百姓的意见;折射出人们权利诉求在觉醒,也正在督促政府有关部门改进官僚主义作风。剖析"被时代"现象,在深层次上,应该进一步引导青年:理性看待事物,认清事物主流;善意利用网路,关注青年成长;防止愤青语感,化解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