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新形势下,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要随之改革,其核心问题是让土地使用权得到有偿流转。 一、农村实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改革的成功之处,在于农民与土地得到了结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久蓄的农民积极性被释放之后,这种“均田制”形式逐渐暴露其弊端: 1.劳动者自身素质各有差异。资金的厚薄,形成了经营能人“吃不饱”,而缺乏经营能力的人“吃了受不了”。导致土地产出悬殊,以及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民一年四季固守在田园,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受责任田的牵挂而足不出户,影响了其它经营收入。 3.农田大量通过人畜操作,农田机械化作业率下降,出现种田质量的隐形下降。如我们农场原来围垦的成片土地靠机械作业,现在由大划小,畜耕泥浅,地力下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 4.土地使用期限难以坚持。承包人员变动频繁,促使一些农民产生短期行为,耕作粗放,搞掠夺式经营,资本流失,从而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