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的特质高度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沂蒙精神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其多维精神内涵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当前,要深刻领会和把握沂蒙精神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在新时代将沂蒙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以伦理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但是,当前农村道德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传统美德遗落、道德“恶俗”蔓延;情感关系“物化”、育养问题频发;土地情愫淡化、精神家园“失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时代快速更替带来的道德迷离,也有农村建设片面化导致的道德失范。因此,要加强农村伦理道德建设,必须明晰道德判断和评价标准、建立有力的载体依托、创新伦理道德建设方式方法,从而实现农村伦理道德水平的提升,重构农村美丽“乡愁”。  相似文献   
3.
4.
红色精神作为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政治认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具有重要价值。红色精神生动昭示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为新时代党的政治认同建设提供了宝贵精神支撑,有利于推动党的政治认同基础不断巩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以系统思维厘清红色精神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多元载体激发红色精神政治认同效能,以红色精神的扎实践行夯实政治认同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党长期安全执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乡村治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对近十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党领导乡村治理始终遵循以党建优化为基础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以体系完善为目标促进"三治"融通、以城乡融合为导向推进协调治理的基本逻辑。因此要始终坚持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紧扣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要求、完善"三治"融通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多元共享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礼仪文化建设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礼仪文化对于实现乡村个体情感归寄、守护乡村社会和谐、助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受到内外多元要素影响,当前乡村礼仪文化建设面临着多重困境,主要表现为个体情感归寄困境、家礼家风建设困境、价值共识凝聚困境、“礼”“法”融通互进困境。要从个体、家庭、社会共同着手,在制度完善中强化人才引领、在利益整合中提升礼仪效用、在与时俱进中重塑家礼家风、在村规民约创新中推动“礼”“法”融通,合力提升新时代乡村礼仪文化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