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山东省茌平县作为山东3个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之一,于2000年10月开始改革试点,到目前已有1年多的运行实践。最近,我们到茌平县与县、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座谈,在深入调研中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认为,茌平县的改革基本达到了“减负、规范、稳定”的目标。同时,我们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广阔视野和哲学家的敏锐眼界,站在时代的高度,立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中国国情统一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现代化实现途径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及探索。新的时代特征和世界现代化的发展,尤其是世界的开放环境与文化交流趋势,赋予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以丰富的内容。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也就具有了相对孙中山、毛泽东的文化超越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由于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于改革的价值评价具有了发散性特点.社会转轨时期,价值与利益的多元化,价值文化诸形态的存在,改革的分离式推进,引发了价值评价及评价标准的多样性特点.对于价值评价矛盾进行调适的关键在于注意改革的协调性发展;社会主体对改革理解要有代价意识;社会应自觉确立具有全面性、层次性、易操作性特点的评价标准系统.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通过对二元论、持续进步观、实利主义等展开批评,在颠覆现代性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历史错位的背景下发生的。面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我们应从中国语境出发,既借鉴其合理因素,又要克服其片面性认识,更要防止后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接而对中国现代化形成的消极影响。中国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含蕴的科学理念,已具有了超越现代性及后现代主义的全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在生产力解放与社会主义运动相互关系中进行逻辑考察,形成自己独具特色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邓小平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以生产力观点为主线,内蕴着严密逻辑的科学理论系统。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全面理解特色理论的科学实质并在实践中铸就人们贯彻执行这一理论的自觉性,有重要意义。 1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实现了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6.
十三大阐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观察和解决当代中国建设和改革问题的理论基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党校教育,必须把这—理论的学习贯彻到各科教学中去。我们所以要这样做,首先是由理论本身的重要性决定的。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我们领会十三大文件精神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要掌握好加快经济发展的辩证法刘继孟付恩目魏中海通过调查总结山东聊城地区经济发展经验,我们认为,欠发达地区在选择自己的发展路子时,必须掌握好加快经济发展的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优势与劣势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讲,欠发达地区的相对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