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这是国际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萨米尔·阿明在2018年5月《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上发表的文章《革命还是衰败》(Revolution or Decadence?),承由上海社科院卢地生译为中文,供我刊用,现就文内关键词语,略作释义。此文所指称的“革命”“衰败”,事实上是在某种宏观叙事视野下对于历史进程中两种可能性趋向的一种新判词,或者说是一种新的理解方式。由此,此文有世界历史上重大变迁之比较,例如,作为西方古代史典型的古罗马制度变迁,以及中国的“朝贡制”。作者认为,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所有阶级社会都倾向于”后者,因而所谓“朝贡制”,不妨认为是“前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发展成熟形态,是那个时代世界体系确立之征象;而历史上“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则往往来自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由此,作者对于20世纪以来的一种现象:即革命在发达国家(中心地带)逐渐消沉,而多见于不发达国家(边缘地带),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事实上,这也是此文首先提到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当今“全球化”回应的理由所在。至于社会变迁究竟是走向“革命”,还是趋于“衰败”的判别标准,作者认为,在社会变迁进程中,“当意识形态表达了所希望的变革的全部和真实维度时,我们才能称之为革命。”是此文之意,实在于为论证当代世界“全球化”体系中“革命”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为此,作者要求当今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历史上社会主义革命模式能够有新的、更全面的历史性超越,这也是此文委婉提到对从“第二国际”到“布尔什维主义”等以往各种认知模式进行再度审视的理由所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将其毕生精力直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探寻一条民族复兴之路的“初心”矢志不渝,在思想指引方面,李大钊早期服膺于中国传统文化,后又表现出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向往,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想信仰方面,李大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近代中国持续探索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在革命斗争中践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文章按时间顺序,结合国内外局势变化,回溯李大钊思想嬗变历程,分析其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以追忆先烈家国情怀与革命意志,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