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七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国家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运动中,在解决中美洲冲突和在债务问题上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推动南北对话和加强南南合作做出了贡献。积极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殖民体系的瓦解和第三世界的兴起迫使西方发达国家改变策略。他们通过种种手段继续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不公正、不平等和不合理的旧国际经济秩序的受  相似文献   
2.
美洲被发现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兴起。持续了近4个世纪的大西洋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影响较大。在我国学术界,近年来专论大西洋奴隶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文章日益增多,但多囿于对“三角贸易”的分析,注重贩卖奴隶取得的利润。笔者认为,在贩卖奴隶中取得的利润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对大西洋奴隶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应从三个方面予以评价:贩卖奴隶取得的利润;使用奴隶创造的价值;通过贩卖和使用奴隶而形成的非洲和美洲市场。对于贩卖奴隶所获利润的有关问题,研究者已有论述,本文拟就后两方面作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3.
199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进行了肆意破坏,对印第安人残酷屠杀和奴役,这无疑是应该谴责的。但是,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进步的全貌来看,美洲的“发现”和东西两半球的会合,促进了人类社会和世界各国的进步,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正如马克思说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本文拟就美洲的发现对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初拉普拉塔地区的独立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0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的“五月革命”,揭开了拉普拉塔地区人民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的序幕。由于这次革命的胜利发展,1816年7月9日“拉普拉塔联合省”宣告成立,成为西属美洲继海地共和国之后第二个取得独立的国家,对当时整个西属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拉普拉塔地区独立战争的历史前提,历史贡献及其性质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古巴原是西班牙殖民者向美洲扩张的重要殖民地据点。可是,美国统治集团早已蓄意取代西班牙殖民者的地位。正如美国历史学家尼林和弗里曼的《金元外交》一书中所说:“美国吞并古巴的愿望,和美国本身的历史一样老。”那么,美国是怎样从觊觎古巴到利用“普拉特修正案”把古巴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的呢? 一、第一个把眼睛注视近在自己家门口的古巴岛,并表露出其吞并该岛野心的美国人,是起草美国“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1805年11月,美国总统杰斐逊在给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立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纲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又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依据、组织原则和建国纲领.那么,资产阶级为什么倡导和实行三权分立的分权制呢?首先,分权是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统治者斗争的政治纲领.马克思曾经指出:"在某一个国家里,某个时期王权、贵族和资产阶级争夺统治,因而在那里统治是分享的,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关于分权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2—53页)马克思精辟地分析了分权学说  相似文献   
7.
战后,拉美国家实行进口替代经济发展战略,各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到70年代中期,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拉美已成为第三世界中较发达的地区。然而,国家干予过多,国有企业激增和推行高增长的发展计划,使不少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失衡。在8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拉美地区经济的深刻矛盾表面化。1982年的债务偿付危机使拉美地区经济陷入战后最为深刻的危机之中,1989年的外债总额达4220亿美元,占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的1/3。通货恶性膨胀,1988年国内消费物价增长速度高达760%,1989年猛增到1000%。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80年代,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1%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