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孙宅巍 《群众》2014,(12):34-36
<正>缘起:一个偶然的机会1983年6月,我从党政机关"归队"到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刚刚"归队",个人的研究方向漫无目标,只是大致确定了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研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在学术研究的十字路口,把"终身"许诺给南京大屠杀研究的神圣事业。这年秋,南京市政府鉴于日本少数右翼势力不断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国际局势,又收到大量群众来信呼吁  相似文献   
3.
5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东京审判的《判决书》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虽作出了"20万人以上"的总体估计,但连同文件中所称被毁尸灭迹者及其他因素,对中国法庭关于"30万人以上"的判定本质认可或并不排斥.2005年出版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东京审判》对《判决书》作了新译,进一步明确了其认定人数,连同毁尸灭迹的数字为"超过20万".因此,学术界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重新解读东京审判的判词.对《判决书》判定屠杀人数作出新的解读,并不影响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继续坚持既往的认识与判断,也并不影响对东京审判的总体评价;但是,不宜再过份强调东京法庭与南京法庭在判定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上的一致性,应当如实地承认这两者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